有人的處所,就有衝突。明教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此後恐怕也不會是。但之前杜遵道和羅文素兩個帶著翅膀跟他爭,起碼另有幾分顧忌。現在天,跟著小明王的歸來,統統顧忌竟然刹時被消弱到了頂點。彷彿一張被雨水打濕了的窗戶紙,隨便捅幾天,便是四周漏風。
“丞相此計甚妙…少主寸功未立,冒然登基,甭說朱屠戶和徐估客兩個一定肯佩服,末將內心也感覺不他孃的太利落。畢竟前兩年我等跟韃子真刀真槍的冒死的時候,少主始終不見蹤跡。現在脫脫被朱屠戶給逼死了,察罕和李思齊兩個也去了黃河以北。少主卻俄然就從山裡走了出來,哼哼,很多話好說不好聽…”
“末將願為前鋒,在洛陽城下,等候少主的旗號…”
“那當然不敷…”既然已經籌辦讓步,劉福通就不在乎退得更多一些。是以沒等羅文素等人幫腔,就敏捷接過杜遵道的話頭,“主公生前曾言,他乃大宋徽宗陛下的八世嫡孫。當年為了避禍,才改姓為韓。現在少主迴歸,我軍又雄踞汴梁,剛好應了大宋答覆之兆頭。以是依劉某之見,不如讓少主臨時稱王,立國號為宋。先看看天下群雄的反應,待今後有了聲望,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杜像,羅大人,另有在坐諸位覺得如何?”
作為母親,延福宮裡的阿誰女人很聰明。但作為王後或者皇後,阿誰女人絕對不敷格。她不該替小明王去爭權,起碼,她不該這麼早,就開端爭。
“劉丞相此言,令杜某茅塞頓開…”但是畢竟在蒙元宦海上打過滾兒,杜遵道即便再不甘心,也不會在明知大局已定的環境下,再持續咬牙跟劉伯溫死磕。拱了拱手,退而求其次,“我軍若能打出少主燈號,橫掃南陽和洛陽,然後再談擁立之事,當然會比現在更有底氣…不過.....”
如果說先前的明教教主,隻是個虛職,對潁州紅巾影響力一定太大的話,現在這個宋王,必定比前者強了十倍。隻要韓林兒一將王爺的蟒袍穿上身,劉福通就不再是潁州紅巾的最高權力具有者。統統文武官員的坐次,以及他們之間的乾係,便能夠要重新來一次定位。到當時,杜或人日這個左丞相就不再是一個安排,乃至與右丞相劉伯溫分庭抗禮都極有能夠…
“然也…”羅文素如影隨形,非常賣力地彌補,“少主即位的事情能夠放緩,但少主畢竟是明王的獨一骨肉,我等總得給天下豪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