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行_第二百六十九章 沈萬三 (下二)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大總管說的是木棉吧,倒也不消去天竺,廣南和雷州那邊就有。隻是此物比較嬌貴,遠不及小棉輕易蒔植!”沈富想了半晌,考慮著迴應,“但如果織布的話,木棉必定比小棉合適。產量大,絨毛長,織出來的布穿在身上也舒暢。泉州那邊叫吉貝,產量頗大。近年來則以鬆江貨為優,已經超越了泉州貨,號稱衣被天下!”

朱重九現在所麵對的環境恰好與影象中相反,他需求的不是將老百姓都趕上街頭,自餬口路。而是給治下幾十萬人找到活路,彆起來造反。以是生長勞動麋集型的紡織業,就成了最好的挑選。而這類長耗時,低強度的體力勞動,不但合適女工。那些體型相對孱羸,乾不了燒窯、鋪路、煮鹽和挖礦的豆芽菜類男人,也能勝任。並且有能夠比女工乾得更加超卓!(注2)“大總管心胸仁厚,沈某佩服!”現在的沈富,思惟已經完整被水力紡織行業的遠景所占有,提及話來霸氣實足,“王伯善在《農書》當中,曾經提到過一種大紡車。以水力驅動,可裝三十二個錠子,紡麻每日夜高達數百斤。比鬆江的黃道婆機還短長一百倍。但沈某隻見過其書,卻冇見過水力大紡車的什物。如果大總管能找工匠按圖索驥,打造出來十幾個放在江邊,嗬嗬,沈某覺得,而後天下恐怕就再無鬆江布的立錐之地了!”

注2:明朝的大型織布工坊中,比較聞名的紡織妙手,都是男工。一方麵是因為期間範圍,女人忌諱在一堆男人之間事情。彆的一方麵,也能夠申明在紡織行業,男士並非天生貧乏呼應天稟。

朱重九聞聽,約略有些絕望,但很快,就又鎮靜地詰問,“那市道上那裡能夠找到他的農書?水力大紡車的模樣,先生可曾見到過?”

這個行動看在沈富和施耐庵等人眼裡,卻愈發顯得高深莫測。未顛末另一個時空貿易社會浸禮的他們,可不曉得甚麼叫做股票、期貨,賣空賣空,風險對賭之類烏七八糟的東西。見朱重九麵對幾十萬石糧食的大買賣,竟然眼皮都不眨一下,忍不住心中暗自感慨,“到底是成大事的人,胸懷溝壑,換了彆人在阿誰位置上,如何能夠如此淡定?”

注1:小棉,即非洲棉花,從西域傳入中國,宋朝已經開端遍及蒔植。但其纖維粗,短,棉桃小,產量低,以是遠不如同期從海上傳入中國的印度棉,即文中所說的木棉。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