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命河北竇泰由東逼近洛陽。
王若晏然居北,在此雖有百萬之眾,終無圖彼之心;
王若舉旗南指,縱無匹馬隻輪,猶欲奮空拳而爭死。
豐隆之返歸故裡後,高歡曉得他是為人讒諂,已把他召到晉陽,此時他便上前說道:
高歡為遷都鄴城,先遣三千馬隊鎮建興,又增加河東及濟州兵馬。
不久後便命昂揚行軍南下洛陽,並宣佈南下誅殺斛斯椿以清君側。
若為彆人所圖,則彰朕之惡;假令還為王殺,幽辱齏粉,了無遺恨!
關中有崤函之固,並且兵強馬壯,糧儲豐富,進可討伐叛賊,退可保守關、河,夏州刺史宇文泰結合世人,也情願為朝廷效力。
晉陽的高歡見了來史,以及不準出兵的聖旨後,便集幷州僚佐共議,高澄也於此入耳議。
去歲封隆之叛,本年孫騰逃去,不罪不送,誰不怪王!
“好一個高歡,竟敢背叛於朕!朕莫非還不辨忠奸嗎?”
現在洛陽幾近由元修由掌控,而西北宇文泰也曾經派出過於謹請他西遷長安。
東南不賓,為日已久,今天下戶口減半,未宜窮兵極武。朕既含混,不知佞報酬誰。
“現在高歡集結兵力,欲來洛陽,誰能禁止?”
頃高乾之死,豈獨朕意!王忽對昂言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輕!
但為了不惹高歡思疑,又特給高歡迎去一封密詔曰:“宇文黑獺、賀拔勝很有異誌,故朕遁辭南伐,潛為之備;王亦宜共為形援。讀訖燔之。”
大師可有貳言?”
固然另有婁昭統領禁軍,但天子擴編的禁軍以及斛斯椿的兵馬人數,此時已遠勝於婁昭所能統領的兵馬。
如聞庫狄乾語王雲:
百姓無知,或謂實可。
西邊宇文泰曉得後便感慨道:
昔日司馬氏違背洛水之誓,雖得皇權,終究子孫也被屠滅殆儘!
近慮宇文為亂,賀拔應之,故戒嚴,欲與王俱為援助。今觀其所為,更無異跡。
元修見了高歡奏書,大怒於朝堂
收到密詔高歡,卻笑得合不攏嘴巴。
元修不欲再議,便宣佈了退朝!
而豐隆之拜彆以後,孫騰也並未尋求到元明月,反而被天子領入宮中。皇宮表裡關於元修與元明月等人的不倫之戀這才傳入他的耳朵。
元修見表後,才覺鎮靜,隨即召群臣商討說道:
高歡便又說道:
現在征兵討梁,實為北上欲伐高王您!不管天子何由,此次都該當率兵南下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