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全詞_瀟湘雨 送西溟歸慈溪①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武帝元鼎三年重置,改名渭城,治地點今陝西鹹陽東北二十裡,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又稱《渭城曲》,先人用來指代送客、拜彆。風笛:屬於管樂器,一種笛子。

這首詞屬於贈彆之作,安撫與憤激並行:都城長安下了整夜的秋雨,平增了幾分秋意。麵對這秋色蕭索,正無法的時候,又俄然地傳來了聲聲分袂之曲調,這就更加深了離愁彆恨。離得很近的高城卻買有體例留住你,昔日你我相處時的落拓和興趣,此後就成了讓人思唸的影象。你將越走越遠,今後我們倆遠隔天涯,內心有無窮的悲慘孤單。俄然記起當年黔婁的故事,固然是名土風騷,又如何能夠接受呢?今後兩手空空,浪跡天涯。固然你二十年來在江南非常馳名譽,但直到現在仍然因為疏狂而落落寡歡,難以碰到知己。拜彆後必然會更加且醉且歌,蕭灑不羈,一小我垂釣於江湖之上。

⑤相忘:就是相忘鱗,《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後用“相忘鱗”比方優遊得意的人。

①西溟:就是薑宸英,號湛園,又號葦間,浙江慈溪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時年七十。康熙十九年以布衣薦修明史,和朱彝尊、嚴繩孫並稱“江南三布衣”。慈溪:在浙江,因治南有溪,東漢時董黯“母慈子孝”傳說,故名。

【註解】

⑥黔婁:人名。隱士,不肯當官,家裡貧困,傳聞死時衣不蔽體。有人說是春秋時魯人,又有說是齊人。

納蘭性德這首飽含秋之苦楚的詞是贈給薑宸英的。

薑宸英的平生令人哀思生。納蘭性德早早歸天,冇有能夠看到這位好碰終究令人哀歎的結局。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薑宸英剛當上編修不久,就被考場弊案所連累,被關進監獄,最後服藥他殺。不久,康熙查知薑宸英被冤枉,想赦免他,放他出獄,卻發明他己歸天,因而感喟不止。一代才子薑宸英終究留給墨客的作品,是一副寫給本身的輓聯:“這回算虧損享福,隻因入了孔氏牢門,坐冷板凳,作老猢猻,隻說是期限弗滿,竟捱到頭童齒豁,兩袖俱空,書白癡何足算也;此去卻喜地歡天,必須假得孟婆村道,賞劍樹花,觀刀山瀑,方可稱眼界彆開,和這些酒鬼詩魔,一堂常聚,南麵王以加上耳。”

按此調《譜》、《律》不載,疑亦自度曲。

長安一夜雨,便添了幾分秋色。奈此際冷落②,無端又聽、謂城風笛③。天涯層城留不住④,久相忘、到此偏相憶⑤。依依白露丹楓,漸行漸遠,天涯南北。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