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子是昌河縣的,隻因以為昌河縣斷案不公,故此來下級衙門提告,此事該歸州衙統領。”這事兒歸你爹管呀!
進得畫室,隻見譚必正埋頭苦畫,這畫白癡畫技公然了得,落筆又快又準,更令柳翀目瞪口呆的是他竟然能擺佈開弓,雙管齊下,怪不得速率如此之快。
譚必有些衝動:“若真能替先祖立名,門生甘心分文不取,全數饋送於公子。”
幾今後柳翀又來書鋪尋譚必,前三套書譚必已經各完成了七套,本日柳翀又送來一套《山海經(兒童版)》和一套《濟公傳》,柳翀本來想上架《西紀行》的,但是《西紀行》量太大,一時半會兒畫不完,以是先選了兩套稍短一點的。
“把這些畫都賣給我吧,三年內我定使‘存齋’之號名揚天下!”柳翀內心有了大抵的設法,很有信心。
“想是當然想,可如何能立名?”譚必隻會畫畫,對於除此以外的事情幾近一竅不通。
柳翀順手翻開幾幅來看,心中微微有些讚歎,這些畫作多數是以山川、花鳥為題,明麗曠遠,活色生香,風格高雅,神韻精美,“五墨”、“六彩”應用恰當,置陳佈勢亦有獨到之處,幅幅均屬上乘之作。這一來他就能瞭解譚必為何說本身“畫技粗糙”了,跟他先祖比,他的畫技還真算是“粗糙”了。
這一問問到了譚必的悲傷處:“先祖畫技成熟時已逢亂世,亂世當中誰還要這不當吃不當喝的東西呀!畫了那麼多畫賣出去的也冇幾幅,他又自恃技高,不肯稍降身價,成果便是貧困得誌而死,徒留下這兩大櫃子的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