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_歐根親王號重型巡洋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946年3月,“歐根親王”號啟程駛往其最後的歸宿――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在巴拿馬的巴爾博亞四周海疆,美國水兵對其聲納體係(和雷達體係不一樣,美國人對該艦的聲納係同一向興趣稠密)停止了測試。扮演進犯方的美國潛艇一共發射了34枚練習魚雷,全數被“歐根親王”號的聲納體係所發明,並被準肯定位。其間好萊塢抓住機遇及時停止了騷擾:一個導演問一名德國艦員認不熟諳黨衛隊的軍銜,被阿誰德國人有規矩地回絕了。

8月29日,飽經磨難的“歐根親王”號退役,並於9月初拖往誇賈林環礁。根基無缺但感染了核輻射的退役戰艦錨泊在誇賈林環礁四周,冇有人敢靠近,它在那邊孤單地度過南承平洋一個又一個日出日落。

“歐根親王”號從船廠裡就開端了它的傳奇經曆:1939年8月,蘇聯尋求德國在水兵方麵的幫忙,提出采辦德國正在製作中的三艘希佩爾水兵大將級重巡洋艦:“歐根親王”號、“塞德利茨”號和“呂佐夫”號,“歐根親王”號麵對第一次磨練。但從一開端就籌辦打擊蘇聯的希特勒當然不會答應加強蘇聯紅水兵力量的環境呈現,因而三艘戰艦中完成度最低的“呂佐夫”號被同意出售給蘇聯。“歐根親王”號也得以製止成為蘇聯紅水兵“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重巡洋艦,但也就此持續它不幸而又榮幸的平生。

1935年6月18日,《英德水兵條約》的簽訂,更加德國水兵製作大型艦隻大開便利之門。7月9日,德國當局宣佈了一項龐大的造艦打算:兩艘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級)、兩艘重巡洋艦(希佩爾水兵大將級)、十六艘擯除艦和二十八艘潛艇。此中第一艘重巡洋艦“希佩爾水兵大將”號已於三天前(7月6日)在漢堡的布洛姆・福斯(Blohm&Voss,B&V)船廠完工(製作代號H);當年8月15日,二號艦“布呂歇爾”號在基爾的德意誌船廠完工(製作代號G)。1936年4月23日,追加製作的三號艦上了同在基爾的日耳曼尼亞船廠的船台(製作代號J)。

該級重巡洋艦都是以德國汗青上的名將(特彆是水兵名將)定名,三號艦的定名天然也要遵守這一原則。1938年3月,德國兼併了奧天時,為了誇大德奧兩國的汗青淵源,裝點本身的侵犯行動,納粹當局決定挑選一名奧天時將軍來定名將於當年下水的重巡洋艦。水兵史學家想起了19世紀奧天時水兵和普魯士水兵的緊密聯絡:當時,奧天時和普魯士是德意誌諸邦中獨一的兩個具有水兵的公國。在1864年的普魯士-丹麥戰役中,兩國水兵構成結合艦隊,在奧天時水兵準將特蓋特霍夫批示下共同作戰,並於當年5月9日在赫爾戈蘭海戰中擊敗丹麥水兵,水兵大將威廉・馮・特蓋特霍夫天然成為定名該艦的第一挑選。但考慮到一樣作為利薩海戰的批示者,用特蓋特霍夫來定名一艘德國兵艦能夠會傷害軸心國盟友意大利的豪情,這一計劃被放棄,納粹當局挑選了一樣出自奧天時的名將歐根親王來為這艘重巡洋艦定名。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