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回絕了入閣之事,周祥春收成還是很對勁,摸了摸揣在懷中的密詔,內心特彆的結壯。有了這份密詔,本身就能拉攏底層的官員,建立本身的山頭。到時候本身一言既出,上麵大小官員一起擼起袖子上陣乾架。再加上又王賢弟在一邊出運營策,鬥倒東林,鬥倒周廷儒、溫體仁,滿朝高高攀本身一小我說了算,多麼的風景。
明天的收成實在太對勁了。想一想,聖上竟然主動開口讓本身入閣。要曉得, 對於文人士子來講,入閣是多少人的胡想!十年寒窗苦讀,再加上些許運氣才氣進入宦海。像本身這類非翰林出身的,大明建國以來,能入閣的屈指可數。絕大部分人都是少則十餘年,多則數十年的熬下來,混到正四品就黯然告老回籍。即便是翰林,上百人中纔有幾個榮幸兒能個有這份殊榮。對於大多數文人來講,能入閣一天,就是死也閉眼了。
平時早朝之時,常常是上麵官員開端吵吵,崇禎在寶座上看熱烈。明天卻反了過來,換了天子在寶座上麵吵吵嚷嚷,上麵百官呆若木雞,一個個看的眼睛發直,這麼小的事情,犯的著發這麼大火麼?
想了想,周祥春持續開口道:“賢弟隻是感覺東江給的官小,隻需求說一聲,四品以下的官職,為兄傾家蕩產也能替賢弟弄到手。”
二人坐下後,周祥春便先開口,細細的把明天麵聖之事說了一遍。然後取出懷中的密詔,遞給王啟年細細看過,又收了歸去,謹慎翼翼的放入錦盒當中,蓋上蓋子,鎖好錦盒。
王啟年想了想,開口說道:“此事倒是甚易,少不得要請大兄頗費些許了。”
更何況,還給本身兒子撈了一個皇宮伴讀的職位。天下上最劃算的事莫過於陪太子讀書。同太子有了同窗之誼,隻要不是本身作死,一個出息跑不了。不但本身這一代風景定了,兒子有了陪太子讀書的經曆,下一代的出息也是鐵定了。再加點運氣的話,到時候父子雙閣臣,這但是大明建國以來頭一份,比那些父子雙進士的風景多了。
中間的其他東林人士則看著不說話。固然這閔洪學投了溫體仁,不過倒是根正苗紅的東林,平時對東林好處也保護的很好。這類環境下,幫也不好,不幫也不好,唯有搬凳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