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入閣’二字,周祥春雙眼都能放出光來。要不是想起王啟年的一再警告,隻怕當場就要承諾下來。即便如此,周祥春還是冇有斷念,開口摸索道:“此事隻怕冇這麼輕易,東林必定出來作梗。”
崇禎想了半天,終究憋出了一句話來:“隻要先生情願入閣,即便有東林作梗,朕也能夠下中旨。”
心中有點疑問,得先確認一下,崇禎便持續開口問道:“先生升遷入京已經半年多,何故此時才肯出聲?”
大明此時下詔的流程倒是如許:對於正規的聖旨,常常需求招來當值翰林,把聖上的意義寫成聖旨。天子確認無誤以後,送往司禮監用印。終究下發通政司,科道看過無誤,不消采納,才氣下發到收詔人手中。
心中的疑問還是冇有釋去,因而崇禎挑瞭然問道:“遵循先生之才,倘若肯投奔東林,內閣當中亦必定有一席之地。何故?”
入閣之事,崇禎實在也是隨口一說,內心冇底。聽到周祥春回絕,便順水推舟道:“即然先讓臨時偶然入閣,朕就把督查院全數拜托於先生如何,也好便利先生今後行事。”
周祥春便開口道:“若要不引發東林主張,唯有行此明降暗升之法。挑出都察院錯處後,陛下請降旨懲罰都察院世人。將都察院擺佈都禦史、副都禦史儘數降職調往彆的各部。至於微臣,也請罰俸一年。比及都禦史、副都禦使儘數調走以後,都察院還是微臣說了算。微臣既然被聖上懲罰,則必定不會引發東林重視。”
即便下的是中旨,也要顛末很多人手。秉筆寺人謄寫聖旨,天子過目以後,送去司禮監用印,然後直接下發收詔人。
周祥春支支吾吾半天,答覆道:“回陛下,犬子本年七歲不足。”
崇禎聞言,便遵循周祥春的意義寫下了下來。取出隨身照顧的小印,中間的王承恩從速送過印泥。
周祥春從速在一邊提示道:“陛下無需寫的過於明白,隻需寫‘命都察院僉都禦史周祥春網羅人才,以供朕差遣’便可。”
崇禎即位以來,親筆寫聖旨的經曆還冇有過,平時常常是寺人或者翰林代筆。聞聽此言以後,回到了禦案旁,提筆以後卻開端遲疑起來。
這下可把周祥春嚇壞了,真要下詔的話,豈不是弄得天下大家皆知,本身今後還要不要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