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位不請自來的葉縣尊夫人,汪孚林的評價隻要四個字——風風火火——不管言行舉止,蘇夫人都很好地解釋了這一點。當然。這一名大手筆地發了他一筆人為,這無疑深得貳心,起碼,他的報酬和之前教三個門生的李師爺持平,在也不算打白工了。
小小插曲過後,便迎來了八月十五中秋節。鬆明山村各家各戶的節日喜慶。幸虧天公作美,夜晚一輪明月當空,皎皎銀輝灑落大地,弄月的人們流連忘返,更有浩繁村民群情著明日開鐮割稻進入收成季,本年可貴風調雨順,一畝地能有多少收成。
許二老爺來得快去得快,而蘇夫人則是盤桓了好久,當吳守準獲得下人刺探出來的這一動靜,正遲疑該如何稟報給伯父,蘇夫人的帖子就追來了。得知蘇夫人要過來,他再不遊移,立時親身疇昔和伯父籌議,然後請了嬸孃和本身的老婆籌辦接待客人,本身則是親身去了鬆明山驅逐,以表熱絡和恭敬。
汪孚林卻冇有立即答覆這個題目,而是一指兩岸稻田說:“你看,我們徽州一府六縣地少人多,糧食不管豐年還是災年,向來都不敷吃。徽州府的糧價,並不完整握在糧商手中。外來的糧食多。糧價就降,外來的糧食少,糧價就漲。說到底,每到收糧的時候。抬高糧價,也是因為各家米行糧店的堆棧,處所是有限的。至於代價,本地坐商在本地倉儲空了的時候冇有話語權,外來行商在本地倉儲滿了的時候冇有話語權。隻能相互坑蒙誘騙,看誰被騙。”
“這些我都曉得,可這和我們本錢不敷有甚麼乾係?”
“發米券。”汪孚林悄悄吐出了三個字,見程乃軒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就解釋說,“對於普通鄉民來講,哪怕有個一二兩,二三兩的積儲,想到的毫不會是雞生蛋蛋生雞,因為他們找不到錢生錢的門路,以是,他們會本身好好存起來,積少成多。而以義店現在的信譽,如果放出佈告,本店發行麵額為一兩的米券,發行時候為六個月。發行以後,隨時能夠持米券來本店支付一石半白米,又或者在六個月滿期後,持券到本店來兌付本金一兩,外加利錢一錢銀子。你以為,大師是甚麼態度?”
金寶頓時啞巴了。足足好一會兒,他才用比蚊子叫還低的聲音說:“我不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