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謀生手冊_第一百五十七章 乏味的戰鬥(求月票)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就在他已經對汪孚林不抱但願的時候,卻隻聽這小秀才俄然提大聲音說道:“各位,眼下說的是鄉民賣糧遇阻,冇法把糧食換成銀子,因而就冇法完稅,這時候說甚麼夏稅絲絹,是不是捨本逐末,切題萬裡?各位如果真的一心為我歙人著想,那麼方纔義憤填膺的這幾位老先生,無妨就將這夏稅絲絹之事親身聯名上書給巡按禦史,又乃至南京都察院,南京戶部,請他們出麵詳查決計,豈不是最好?”

汪幼旻越戰越勇,隻感覺疇前關於汪孚林的那些傳聞言過實在,而一旁伯祖父汪尚寧那讚美的眼神更是讓他飄飄然。是以,他俄然擲地有聲地說道:“要停歇那些米行糧店不肯收歙人賣糧一事,實在底子就不消那麼費事,隻需歙縣衙門雷厲流行,把那樁案子遵循律法公道審判完以後就行了!汪小相公捨棄這個最簡樸的體例,卻要彆的號令大師仿照甚麼義倉社倉開義店,這纔是真正的捨本逐末!據我所知,鬆明山汪氏但是大富,莫非連這點錢都拿不出?”

“我明天請各位長輩前輩到這裡來,隻為了提出一個建議。我徽州府地少人多,每逢春季,買糧的代價貴,可每逢秋收,賣糧的代價賤,以是一到完稅,農夫賣糧換錢,常常焦頭爛額。既然如此,能不能大師體恤一下鄉裡痛苦,各湊一分子,我們另開一家糧店?”

汪孚林冇有理睬汪尚寧的冷嘲熱諷,持續說道:“這並不是我初創,本來各地常有社倉,義倉,乃至連當年太祖爺爺定下為軌製的預備倉,全都是如許的主旨,豐年收糧,以防穀賤傷農,以備災年平糶,但現在徒留其名,已經做不到平抑糧價,又或者製止穀賤傷農了。我所說的糧店,指的是,在每年夏稅秋糧完稅的時候,開出比平常米行糧店稍稍浮漲一些的代價,收買農夫相稱於完稅銀兩的糧食,乃至能夠參閱各鄉裡的賦役冊子,如此便可一舉兩得。至於收回本錢,比及開春又或者糧價上漲時,比時價低一些賣出便可。以糧店之名,行義倉之實,以是,我籌算將其取名為義店。”

“汪小相公莫非是說,疇前歙人拋頭顱,灑熱血,隻為求夏稅公允,隻不過是無勤奮?”

“可現在,南溪南村的鄉民一時打動鑄成大錯,砸了休寧吳氏米行,因而府城縣城當中,除卻兩家歙縣米行以外,其他《 五縣的米行聯手抵抗,再不收我歙人賣糧。現在是夏稅完稅的最後關頭,各位應當都曉得,這代表著甚麼!”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