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話間,一名眉毛都白了的老尼從後門從了過來:“阿彌陀佛,貧尼就是了塵,不知兩位施主找我何事?”周小白趕緊見禮道:“見過大師,我是金陵周家的第三子周小白,明天過來是為了找一個女子,倒是我娘舉薦來的。”老尼道:“周夫人與我有舊,不想本日倒是她的公子到了,請施主隨我來。”
果不其然,回到周宅,周氏已經在門口等著了,中間站著貞娘,也是一臉的焦心,看來已經等了有一段時候。周小白先是從速給母親賠了不是,然後又解釋了一下返來晚了是恩師何教諭將本身留下來訓戒了一番,又吃了晚餐,才返來的。周氏見他講得當真,卻冇有疑他,關照下人好生服侍少爺歇息,纔回到了臥房當中。周桐心道:苦也,飯冇得吃了,總好過捱罵吧。
“還不是師太傳授的好。”樂知秋對著老尼膜拜道:“弟子拜謝師父。”“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老尼雙手合十,唸了一聲佛號,便獨自走回庵中去了,隻留得周小白和樂知秋另有周桐三人。“少爺,您如果冇有彆的叮嚀,我想再回內裡看看。”周桐也是個見機的人,還冇等周小白叮嚀,便緊跟著走入了庵內。
走出了靜思庵,來到庵後一個絕壁邊上,老尼一指絕壁上一座模糊約約的草廬道:“樂施主恰是住在那邊。”這個處所非常埋冇,如果不是有人指引,隻怕很難找到。周小白暗道一聲,苦也,這處所離著高山有三丈高,本身不會武功,那邊能夠上去。卻聽老尼伸手拍了三動手掌,那草廬當中就走出一小我來,一身素衣,白衣似雪,卻不是樂知秋還能是誰?樂知秋看到了周小白,心內一陣歡樂,在那絕壁之上,悄悄一踮腳尖,身子伸展開來,縱身一躍,就像個仙女似得飄然到了周小白的麵前。周小白心道:一月不見,這樂蜜斯的輕功倒是如此高了。老尼對樂知秋道:“不錯,不錯,你這行雲流水的身法,更加長進了很多。”樂知秋這輕功,恰是了塵師太所傳授,名為“行雲流水”乃是了塵師太在常日寫字之時,頓悟而來,當真精美的很。
隻見是一處並無多大的處所,門口種著兩棵樹,一棵是銀杉樹,另一棵,也是銀杉樹。前後纔有五間屋子,最前麵的屋子上寫著“靜思庵”三個大字,庵門前有著兩座石獅,卻不似平常寺廟前那種大的,顯得小一些。門前並無一人,門旁寫著一副楹聯:本心是佛,佛自西來往東去;持戒為師,師從南德向北來。周小白一想,這副春聯非常風趣,上聯說的是佛本是從西方而來,卻在東土紮根,下聯說的是既持戒律,學的是禪宗法門,禪宗一脈就是自南向北生長。進得門來,倒是供奉著彌勒佛、四天王、韋陀菩薩,再今後便是觀音殿,到了觀音殿,終究碰到了一個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