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揚天下_第472章 明亡帶給知識分子的反思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從秦王對一些名流掃榻相迎、不拘一格任命人才的環境來看,他應當是個禮賢下士,正視人才的帝王;

現在天下局勢已經明朗,不出不測的話,大秦一統天下已成定局。方以智一早就馳驅武昌,在八股論壇上激辯群雄,名聲不成謂不大。

世人純以品德文章為獨一衡量標準,隻重節**不重才調,培養了一多量隻會與‘異己’分子劃清邊界、每天大搞品德攻訐,餘則一竅不通的品德衛士,乃至大明江山之狀況江河曰下。崇禎帝縊死煤山,何嘗不是因為這個‘正’字。”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更首要的是,他而至力鞭策的這股思潮,很有一洗前朝腐朽之勢。愚兄固然不完整附和秦王的思惟,但大明之亡,證明已經到了必須統統竄改的時候了。我等若能在這方麵初創一番新局麵,是否高居廟堂之上,又何乾緊急呢。”

黃宗羲為方以智斟了一杯酒,緩緩說道:“密之兄滿腹經綸,矢誌報國濟民,之以是懷纔不遇,恐怕另有啟事。”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至於黃道周,更不消說,在福建隆武朝出任首輔之職,但成果是隆武一朝毫無作為,他構造的兩三千扁擔軍也是一擊即潰,不但救不出隆武,歸正讓全部隆武朝墮入了深淵,固然,這些不滿是黃道周的錯,但他作為首輔,深受隆武依重,莫非就冇有半點任務嗎?

這,或許恰是秦王對東林黨人如此架空的深層啟事吧。想通了這些,方以智俄然感受心灰意冷起來。

秦淮水悠悠,千年不儘流,它承載了六朝風雨,卻還是波瀾不驚。.

念台先生指的是劉宗周,石齋先生指的是黃道周,固然,這兩人絕對稱得上是品德君子,但時至現在,就連方以智本身,也不以為此二位先生是治國的棟梁之材了。

ps:好不輕易碼出個半夜,求月票,保舉票啦,鼓勵鼓勵一下哈!兄弟們,求月票。

考慮到交通不便,使者穿越於道,因循經年他才雍容有度地進京任職。這正如鄙諺所說急驚風遇著慢郎中,想依托這類人挽救危局無異是緣木求魚。”

流風所及,人們常常產生一種錯覺,彷彿隻要念台先生與石齋先生諸君子把握朝政,大明就有複興之望;

但奇特的是,秦王對方以智如許的人纔不但不予以汲引任命,反而還施以大板,這此中必定是另有隱情。

之前大師對錢謙益,都尊稱牧齋先生,現在方以智直呼錢謙益姓名,可見對他的所作所為是非常鄙夷的。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