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吧,和鄭芝龍談得如何樣?”秦牧表示他坐下,並讓侍女端上茶來。
鼓聲隆隆,旗號獵獵,秦牧一聲令下,秦軍士卒一齊揮刀,一千顆頭顱同時滾落,濃濃的血腥味再次滿盈在揚州城外,一千顆頭顱被秦軍拿來在萬人塚前壘起京觀。
血債要血來還,一千俘虜被秦軍兵士押到小山似的塚丘前,上麵,就埋著被他們搏鬥的二十多萬無辜百姓。
秦牧帶著上萬軍民,到梅花嶺下大祭。請來僧道兩家誦經作法超度亡靈,而祭品則略有分歧。
這血淋淋的究竟證明,史可法真的隻是個讀書人,在軍事上很無能,用他來守揚州,是揚州的悲劇。
在場旁觀的百姓哭聲一片,很多人撲到龐大的塚丘上聲聲哭斥:“女兒啊,爹爹找不著你啊,你如果鄙人麵,應當瞥見吧,秦王為我們報仇啦,報仇了呀。”
因為鄭芝龍的艦隊還在崇明島冇有拜彆,長江水道上的情勢還比較嚴峻,本來繁忙的長江水道,除了軍方的船隻,商船來往比較少。
而在揚州,秦牧要通過此次大祭向天下明示的是公眾的磨難,和仇敵的殘暴,以喚醒天下人同仇敵愾之心。同時表白秦軍雪恥的決計和才氣。
洪承疇現在還冇有死,關押在金陵,秦牧本來想用他的頭顱來祭揚州遇害百姓的,但考慮到他與揚州的大搏鬥冇有直接的聯絡。並且另有些殘剩代價,就臨時留著他。
從圍城到破城,前後隻要七天時候;而實際攻城,隻用了一天時候,這麼短的時候說甚麼“彈儘糧絕”?
秦牧批準了內閣的措置計劃。
“秦王啊,就這麼殺了這些畜牧太便宜他們了,將他們千刀萬剮也不解恨啊。”
求月票!
並在雕像前立碑刻上那副聞名的春聯:
從江陰乘船到揚州,一天便可達到。揚州地處南北交通關鍵位置,向來得漕運、鹽運之利,向稱富庶地區,繁華之地。
毫無疑問,揚州城比江陰高,牆比江陰厚,軍民比江陰多,史可法的設備比閻應元好。
秦牧本來籌算下戶百姓的捐款一率不取的,不過內閣三取一的計劃也不錯,下戶百姓捐的本就未幾,首要代表的是他們的一份情意,三取其一等因而收下了他們的這份情意,這會讓那些至心捐募的百姓更歡暢。
而史可法守揚州,如果撤除清軍圍而不打的幾天不算,從清軍實際建議進犯算起,揚州城隻對峙了一天,便告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