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老夫的老伴正在用煮好的番薯祭灶神,年青人看得風趣,便問道:“老邁爺,你們家如何用番薯祭灶神啊?”
青山下村的覃老夫家住在村頭,明天一家子起了個大早,覃老夫拄著柺杖繞出柴門向中間的豬圈走去,這是他多年養成的風俗,每天淩晨起來都要先去看看自家的牲口,不去看一眼內心就不結壯。
年青人聽了覃老夫的話,大為欣喜,他一邊吃著番薯一邊與覃老夫扳話,東一句,西一句,有關農戶的方方麵麵都問到了。
“老鄉,彆怕,彆怕,我們來隻是想探聽一下,看看你們村有冇有番薯出售。”前麵一人離著二十步就翻身上馬,遠遠向覃老夫長身一揖,含著笑說道。
“公子,生的番薯留久了會爛掉,當初番薯收上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遵循官府貼出的佈告,把番薯切片曬乾,存到大缸裡,這位公子如果想收生的番薯,我們可冇有多少,大師都做成番薯乾了,不知公子收不收番薯乾?”
明天是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官方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曰子。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向留在家中,以庇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曰灶王爺便要昇天,去處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罪過,送灶神的典禮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按照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當獲得的休咎禍福的運氣交於灶王爺之手。是以,對一家人來講,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嚴峻短長乾係。
“哦,還是老夫我本身拉去合算一些。”
“老邁爺太客氣了,是我們來得太冒昧了。對了老邁爺,我瞧你們家收成不錯,其他家都有如許的收成嗎,這些糧食都是交完了賦稅剩下的吧?”
“夠了,夠了。”覃老夫一提起這件事,臉上的皺紋都展開了,欣然地說道,“這番薯是個好東西啊,產量高,能頂大半年糧呢,不瞞公子,你來我們青山下村算是來對了,我們這裡的紅沙土啊,產的番薯不但大個大量多,還特彆甜,放鍋裡一煮上麵滿是一層的糖呢,我家那老太婆正在煮蕃薯,公子如果不嫌棄,一起去嚐嚐。”
“收收收,我們收的就是番薯乾,象老邁爺說的,新奇的番薯輕易爛掉,我們收歸去不好存放,爛掉了是要虧蝕的。老邁爺,你家幾口人啊,本年的糧食夠吃嗎?”
分到地步的當晚,一家子捧首哭了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