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對三十萬,退一步,四川流派即敞開在叛軍腳下,退一步,二三十萬叛軍即如澎湃的海潮將四川淹冇。
或許,這是最後一批了。
當年秦良玉就是帶領近似的一支軍隊參與了平播、平奢、援遼、抗清、勤王、剿匪諸役,獲得赫赫功勞。隻是數十年來血戰不竭,已不知有多少白桿兵埋骨他鄉,兵士已經換了一批又一批。
起碼山下的張獻忠就不敢有涓滴輕視之意,他曾是秦良玉部下敗將,第一次進川就是被秦良玉擯除出來的。
山上的白桿兵將壘好的石塊推下,霹雷隆響個不斷,把仰衝而上的叛軍砸得血肉橫飛,慘嚎陣陣,但叛軍實在是太多了,死了一批又衝上來一批,各種火銃呯呯地響個不斷,硝煙滿盈,終究還是衝到了第一道防地前。
何故隻剩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婦人,帶著三千後輩兵在此死守?
人都到那裡去了?
蜀錦征袍自剪成,
“姑母!”站在中間的堂侄秦明悲聲道,“我們不是怕死,我秦家和馬家,前後稀有十英烈為國捐軀,侄兒等又豈能屈辱先烈英名?隻是姑母您為國交戰平生,現在已年介七十,還是先回石砫吧,這一戰就交給侄兒好了。”
為此,崇禎天子在平台召見了富有傳奇色采的女將軍秦良玉。見過女將軍後,再對比大明那些一敗再敗的將帥,崇禎天子感慨萬千,這首詩破口而出。並禦筆親謄,賜給了秦良玉。
.
嗯,最後吼兩聲,求月票嘍,各位親支撐一下吧。
秦明一時哽咽難語,他曉得再勸也冇用,與三千後輩兵抹去眼淚,握緊白杆槍,望向山下的目光逐步果斷,視死如歸。
川蜀大地,軍民無數,官吏滿地,人都到那裡去了?
再者,在敵眾我寡,後無援兵的環境下,放棄矯捷,困守孤城是死路一條。
山頭上,阿誰老婦人將禦賜的寶剣插於地上,親身上前擂響戰鼓,山風吹拂著她紅色的披風、慘白的頭髮,哪怕是三千對三十萬,哪怕身後冇有一兵一卒來援,哪怕她已從一個英姿颯爽的巾幗豪傑變成了一個垂老邁矣的白髮老嫗,擂響的鼓聲仍足以驚天動地、震顫敵膽。
崇禎這平生很少寫詩,即位後夙興夜寐,克勤克儉,一心為政,也冇阿誰閒情去寫詩。
秦良玉的決策冇錯,但是.........北風很冷,山嵐莽莽蒼蒼,六合是如此肅殺,一種未世的淒冷氣象讓人打骨頭裡冒出寒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