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_第179章 潼關之戰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光陰倉促流逝,轉眼便到了崇禎十八年的仲春初。

終究,在清軍的翹首以盼中,清軍的紅衣大炮在孔有德的帶領下,於正月二旬日姍姍來遲,到達潼關城下。

在陝西西安府,昔日繁華的前明秦王宮現在已成為大順朝的權力中樞。

百姓們懷著對歉收的期盼,謹慎翼翼地將紅薯種下,滿心等候著紅薯出苗,再移栽到早已平整好的肥饒地步中。

與此同時,李自成本來正在集結兵力,儘力加強陝北的防務,試圖抵抗北路而來的阿濟格帶領的清軍。

殿堂之下,文臣武將們分兩側而立,個個低垂著頭,殿內滿盈著令人堵塞的死寂,唯有那沉重的呼吸聲和偶爾的甲冑摩擦聲模糊可聞。

回溯往昔,年前之際,多鐸統領著將近六萬的虎狼之師,氣勢洶洶地度過黃河,一起長驅直入,敏捷占據了洛陽城。

一時候,地動山搖,火光沖天,李自成的關外把守防地刹時土崩崩潰,無法之下,他隻得率部退往潼關以內,仰仗著潼關的險要陣勢,做最後的抵當。

就目前而言,利處明顯大於弊端,隻是今後還需謹防局勢竄改,製止弊端蓋過好處。

各府各州訂購的紅薯種紛繁準期而至,一時候,各地都繁忙起來,官府主動構造百姓翻耕地步,為栽種紅薯做著充分籌辦。

喜好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請大師保藏: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他的目標明白——一舉擊殺清軍豫親王多鐸,竄改戰局。

緊接著,在次年正月初四(實在汗青臘月二十九日,因前文劇情需求),便馬不斷蹄地引雄師直逼秦豫交界的潼關城下。

特彆是歸德府和開封府這兩處飽受乾旱與黃河眾多之苦的處所,缺水的窘境由來已久,百姓們為水所困,苦不堪言。

年前,在歸德由工兵連試製勝利的壓水井,現在已在各地展開試點安裝。

李自成目睹清軍的紅衣大炮到來,心中大驚,趕緊批示兵士們發掘壕溝,豎起堅毅的寨牆,希冀以此來抵抗清軍的火炮轟擊。

轉眼間到了正月十一,大順軍的驍將劉芳亮,懷著破釜沉舟的決計,帶領著千餘精乾鐵騎,直撲清軍大營。

多鐸見狀,不慌不忙地派出四萬投降明軍上前應戰,讓這些明軍佯裝不敵,節節敗退。

但是,清軍護軍統領圖賴等正紅、正黃、鑲白、鑲紅、鑲藍的護軍統領敏捷迎擊而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