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_第140章 得溫縣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紀山微微抬了昂首,立即有部下會心,上前解開繩索,並將桌案上的紙筆遞到知縣手中。

在分開原武縣後,張瑃宦途順利,曆任四川按察使、陝西道監察禦史、江南巡鹽禦史等職。

紀山見事情安排安妥,便讓知縣清算好衣衫,一同前去二堂等待。

張瑃到任後,采納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辦法。

他在任四年,兩袖清風,不染纖塵,深受百姓的戀慕與敬佩,也博得了下級的賞識與讚譽。

彼時的原武縣飽經戰亂之苦,盜匪橫行無忌,百姓流浪失所,哀鴻遍野。

他主動招安逃亡的百姓,鼓勵他們開荒種田,同時緩征賦稅,減輕百姓承擔;

次日上午,周雲便收到了夜不收連奪下溫縣的捷報。

周雲隨即任命保鑣團的二營長王奇為懷慶府代理守備團團長,留下賣力整編俘虜。

緊接著,驚駭如潮流般將他們淹冇,兩人“撲通”一聲跪地,叩首如搗蒜,告饒聲此起彼伏。

此時,紀山從主位上緩緩起家,目光如炬,直截了本地說道:“兩位,是我讓知縣請你們過來的。我們是夏軍的夜不收,奉我家旅帥之命,特來將爾等斬首。”

當那昏黃的燈光突然亮起,紀山一個箭步上前,猛地拖過癱倒在地的溫縣知縣,抬手間,一把扯掉了塞在其嘴中的布團。

康熙元年(1662 年),張瑃從陝西巡撫調任福建督糧道參議。

兩人剛欲上前扣問,俄然,從角落裡竄出四人,手中利刃寒光一閃,刹時抵住了他們的脖頸。

在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巡撫陝西時,貳心繫百姓。

他冷哼一聲,不耐煩地喝道:“你不想死的話,就從速將守城將領給我召過來!”

此時的原武縣令名叫張瑃,乃是山西澤州陽城縣潤城鎮人氏,也就是周雲此時的澤州轄下。

據史乘記錄,順治二年(1644 年),張瑃受清廷委派,到差河南原武知縣。

他忙不迭地連聲尖叫:“活活活,想活想活,隻要能饒我一命,讓我做甚麼都行!”

他們剛踏入二堂,便瞧見神采慘白如紙的知縣大人正癱坐在一側。

兩人如蒙大赦,趕緊點頭承諾:“必然照辦,必然照辦!”

紀山的聲音如同夜梟啼鳴,在這喧鬨的屋內迴盪。

不一會兒,其彆人也連續進入房內,他們的行動敏捷而有序。

措置完懷慶府的事件後,周雲揮師南下經溫縣後向東,劍指開封府。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