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_第137章 下懷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城頭守軍被這狠惡的火槍火力壓抑得抬不開端來,而保鑣團則抓住機會,敏捷衝向城門,跨過傾圮的門板,如潮流般湧入城內。

在三輪炮擊過後,此時幾台投石機已組裝結束,磨盤般大小的石塊插手轟擊城門的陣列。

槍身在加了揹帶與刺刀後,照顧利用更加便利,彆的定裝火藥的應用,更是大大降落了炸膛風險。

每次發射,可裝填一百枚五錢重的小鉛子或石子,上頭再壓一枚三十兩重的大鉛彈或大石彈。

其矯捷性簡便矯捷,不管是崎嶇山地,還是泥濘水田,皆能縱橫馳騁,乃至馬隊可馱於戰馬背上,構成騎炮兵,於野戰中矯捷轉戰,殺敵於不備。

騎虎帳在後壓陣,封閉住四門,不給城渾家員出逃的機遇。

炮頭被兩隻鐵爪穩穩架起,另有鐵絆牢安穩定,那鐵爪形如虎踞,威風凜冽,故而得名虎蹲炮。

一樣百杆槍支,在一刻時候內射出的彈丸數量,此燧發槍竟是原鳥銃的三倍之多。

那知府涕淚橫飛,哭嚎著本身罪該萬死、有眼無珠,在聲聲告饒中被軍士強行拖走。

這二十門火炮均已改用顆粒火藥,配以紙殼定裝彈藥,能力相較以往足足晉升兩倍不足,不管是射程和速率都有了極大的晉升。

攻城之時,它亦可發射石丸、鐵丸,填以火藥泥土,對城牆與城內敵軍形成有效打擊。

而清軍懷慶府總兵官金玉和則騎馬衝開城門禁止的騎虎帳帶著千餘兵馬向著衛輝府而去。

火炮在轟至五輪後,便停止了射擊,此時投石機則改投瓦罐盛裝的火藥罐,撲滅引線後拋向本就搖搖欲墜的城門。

周雲並未馬上安排新任知府、同知與通判等官職。

炮身約兩尺是非,重三十六斤高低,由熟鐵鍛造而成,周身環抱著七道鐵箍,好像堅甲護體。

城上守軍隻覺腳下城牆狠惡搖擺,城門被炮彈砸得砰砰作響,好似驚濤駭浪中的孤舟,隨時有淹冇的傷害。

現在,這燧發槍已成了保鑣團世人夢寐以求的存在。

未幾時,進城的保鑣團便掌控了懷慶府全城。

唯有離府城比來的溫縣,也是周雲雄師前出開封的必經地,卻倔強回絕投降,溫縣知縣還痛罵周雲狼子野心,誓死不降。

若被強攻進城,則必將嚴懲,總兵和知府等官員百口都將被判處到澤州的鐵煤礦服勞役十年,望其能審時度勢,在半個時候內賜與答覆。

在兩輪的轟擊過後,周雲讓火炮連的兵士兩三人一組帶上虎蹲炮直接進城見那邊清軍陣營麋集,就朝那裡轟擊。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