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凡人_第三十四章 名聲大噪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出產才氣天然也要進步才氣滿足這與日俱增的采辦力。西山竹刻青年仰仗一己之力已然滿足不了每日的竹筒需求,便帶了幾個學徒跟他學刻竹筒。幸虧隻需學這一種圖案,照貓畫虎,學徒普通三天即能刻得真假難辨。西山下已經成了一個竹筒製造作坊,而青年理所當然做了掌櫃。

四幅海報上都畫著楊柳風竹筒上的圖案:楊柳低垂,清風緩緩,柳枝下襬著數罐易拉筒的酸梅湯。

最後再去馬市買回兩匹口外駿馬,雖比不上張國柱所乘的赤龍駒寶貴,但也是渾然一色,油光水滑,煞是威風。

告白就是要這包抄和轟炸的結果,著名度上來了,銷量可想而知。短短幾日,易拉筒的日銷量就達到了數萬筒。單靠楊柳風這一家門店天然是冇法對付這日日增加的銷量,楊雲開端了下一步打算。

都城百姓固然見多識廣,也被這等異景唬得一愣一愣的,無不立足側目,孩童們則追逐著馬車一起奔馳。

楊柳風的廠房一擴再擴,廠內員工也增加到數百人之眾。楊柳風勝利的從一間茶水鋪子轉型成了一家飲料出產製造企業。

開分號?不不不。

楊雲自宮中出來,第二日便尋到都城一家馬車坊。此車坊名為禦車坊,掌櫃為家傳技術,到了他這一輩已傳了五代了。不管前朝大元,還是目前大明,宮廷所用之儀仗車駕均是出自此坊。楊雲看了坊中所列的幾架樣車,心中大難堪以,便不吝銀錢定做了一輛雙套馬車。

幾日工夫下來,城中六百多家商號都成了楊柳風的發賣渠道。諸位看官能夠本身算一算,安最保守的估計,一家商號每日售出十筒,六百乘以十,銷量就增加了六千筒,而楊柳風冇有增加任何投入。何況偌大一個北都城,人丁數百萬,哪有一家每日隻賣十筒之理,那些茶館酒坊買賣紅火的,每日銷量足稀有百筒之巨。

這真是告白史上的一個古蹟,在二十一世紀,各大飲料廠商都會不吝重金聘請明星代言旗下產品,普通都是影視歌和體壇的巨星。而楊柳風的代言人,哼哼!說出來嚇死你們,是大明天子――崇禎天子。

發賣渠道的增加,銷量必定跟著增加。東南西北四城到處都可等閒買到易拉筒的酸梅湯,不消特地前去楊柳風總店列隊,省時又省力,真是應了楊柳風的告白語:隨時隨地,想喝就喝。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