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_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奈的劉宇亮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說完,這名寺人翻開了黃緞承擔,取出一個朱漆描金盤龍匣子,翻開匣子,取出一個黃綾暗龍封套,又從封套中取出聖旨,朗朗宣讀起來:“奉天承運天子詔曰:流賊禍國,十載於茲,萬姓塗炭,陵寢震驚。凡我臣子,誰不切齒!逛來天心厭亂,運有轉機。首惡巨惡,自相攜貳,或次第授首於關中,或接踵就撫於漢濱。革、左等張望盤桓於淮甸,老回回等铩羽侷促於豫南,此皆待戮之囚,不敷為朝廷大患。惟闖賊李自成,雖經屢敗,凶焰未戢;孤軍奔竄,仍思一逞。皋牢有術,死黨固結而不散;小惠惑人,愚民甘為之耳目。若不一鼓盪平,則國度腹心之禍,寧有底止!欽此!” 世人聽了麵麵相窺,從這道聖旨上它們已經聽了出來,崇禎真的急了,比如說聖旨裡說的陵寢震驚,指的就是崇禎八年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破了鳳陽後焚燬皇陵之事。

朱常洵是明神宗最寵嬖的妃子鄭貴妃在萬曆十四年所生,因為明神宗寵嬖鄭貴妃,想廢長立幼,厥後卻因為被眾大臣和孝定李太後死力反對而作罷,史稱“國本之爭”。

固然這位幾乎搶了崇禎和他哥哥皇位的堂叔不如何受崇禎和朝中的文武百官待見,但他畢竟是崇禎的叔叔,如果洛陽城真的被破。朱常洵身故的話天下震驚那是必定的,包含劉宇亮在內的一眾官員從上到下一個也彆想跑,是以,現在的劉宇亮纔會這麼急著扣問對策。

劉宇亮的話並非是危言聳聽,自古不敢哪朝哪代,丟城失地的罪惡那是相稱大的。其罪惡隻在謀反之下。更何況洛陽可不是普通的城池,在洛陽內裡還住著一個大人物,固然這個大人物常日裡不如何被文武百官待見,但如果洛陽被攻破,這個大人物也命喪鬼域的話在坐的這些人冇有一小我能脫得了乾係,不被滿門抄斬那已經是老天爺開眼了。

呂維祺卻另有一個題目:“李巡撫,老夫這裡另有一個疑問,如果山東兵馬來到洛陽後卻賴著不去,那我們應如何是好?”

李仙風則是悄悄的打量著四周世人的神情,臉上閃現出一絲意味深長的淺笑,一副儘在把握中的神情躍然於臉上。

世人都啞口無言,隻要劉宇亮伸出而來手指著李仙風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仙風撇撇嘴“如果讓賊寇打進洛陽城,我們的腦袋莫非就能保住啦?何況向魏同年借兵如何了?魏同年是我們的同僚,他是山東巡撫,我們如何就不能向他借兵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