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_第二十四章 糧食問題(求推薦!)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大人,您是要派人去打漁嗎?”王誌問道。

龐剛走到中年人的麵前淺笑的問道:“你見到本官既然不拜,看來你是有功名在身囉。”

其身份與衙役(更夫、捕快、獄卒之類)並無辨彆,隻不過更夫、捕快、獄卒或服勞役,或服兵役,胥吏則供應知識性辦事罷了。是以胥吏職位極低(常被呼為“狗吏”),報酬也極低(常常領不到薪水)。彆的,另有一條規定,就是胥吏不能當禦史(監察官),也不能考進士。官和吏,就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了。

此人年約四十多歲,身材高瘦,髯毛稀少,神采有著營養不良的青黃,神情中有一股掩不住的滄桑與倦怠之意,身上的衣袍也是非常沉舊,還暴露幾處補丁,如同鶴立雞群般站在眾流民中。固然衣服陳舊,但旁人還是能夠看出他是一名落魄的墨客,這使得世人都不由自主的和他保持了一份間隔,畢竟現在還不是“萬般皆下品唯有鈔票高”的年代,底層的貧苦百姓對於讀書人還是有著發自心底的一份恭敬的。

大明吏員分為攢典、司吏、典吏、令吏幾等,攢典就是吏之最末等。在大明,吏員升遷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一起順利,做攢典年滿三年後才氣夠升為司吏,再三年纔是典吏,又三年纔是吏之最上等令吏,而令吏還是不入流的小官,更彆提龐剛封給他的是最微末的攢典。

王誌想了想說道:“大人,俺估計應當是有的,我們大明雖說早就下了禁海令,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會偷偷下海捕魚,畢竟餓怕了人是啥事都會做的,小人估摸著這事應當不難。”

古時的官和吏可不是一碼事,官都是由由中心同一任命,以是當官的叫“朝廷命官”,而吏則“不入流”,由長官本身“辟召”,身份實在仍然是民。也就是說,官僚都是“國度乾部”,吏卻隻好算作“以工代乾”。

龐剛如有所思的對華嚴問道:“本官傳聞你情願插手軍籍在望海堡安設下來,是如許嗎?”

“好了,我信賴你就是了。”龐剛不由得發笑起來,拍了拍王誌的肩膀就向那位墨客走去。

“嗯!”龐剛對勁的點點頭,他觀這位華嚴固然衣裳落魄,倒也是態度不卑不亢心中己是起了留他之心,因而欣然道:“得先生之助實為幸事,此後先生就留在望海堡內,本官願奉先生為攢典,今後每月的俸米,本官皆會如數支給決不剝削拖欠,你看如何啊?”

“恰是!”華嚴苦笑道:“晚生現在衣食無著,若不插手軍籍恐怕不到三天就要餓死,蒙大人錯愛晚生豈有不從之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