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微官_第八十二章 兩處茫茫皆不見(七)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朱由校受沈重影響最深,但是感覺張鶴鳴、徐大化所言也甚是有理,並且葉閣老發起廷推,本身也難不給麵子,麵對現在這麼個成果,心中大是難堪,不由看著不發一言的好孩子沈更活力。

朱由校瞟了一眼魏忠賢,魏忠賢心知肚明,便揚聲問道:“兵部是何定見?”

瞧著諸臣紛繁點頭,徐大化向天子深施一禮,大聲說道:“人皆言熊廷弼知兵事,有奇功,獨臣不屑也。熊廷弼一赴遼東,雖稱能,非戰時也。熊廷弼二赴遼東,定遼之功不在其,而在沈監軍也。若非騎虎帳孤軍北上,遼陽軍血戰十萬,熊廷弼何故定遼?”

朱由校也趕緊催促道:“是啊,沈東海向來知兵,又瞭然遼東實際,你可有分歧定見。如果冇有,朕可就從廷議成果下旨了。”

第一次是以倖進小人而偶露崢嶸,便被逼著出兵遼東,第二次是以國之奸佞肆意吼怒,又被當作了臭狗屎,大家唯恐避之不及。

葉向高躬身笑道:“老臣與王化貞有師生之誼,當按製躲避,以示清正忘我、不偏不倚。陛下既然垂問,張部堂、徐大人又已臚陳遼東真相。諸大臣當儘知遼東真假。且攻守二策皆無益有弊,當集思廣益,方可符合實際,以不誤國事。陛下何不讓諸臣廷議表態,集眾議而聖裁乎?”

張鶴鳴上前躬身道:“如王化貞所言,勝則一舉複遼。不堪則耗損建奴,亦可存遼。若去王化貞,則毛文龍無人可治,蒙古西兵煙消雲散,降將斷絕歸附之心,遼東再無但願可言。”

朱由校點頭同意,對諸臣說道:“遼瀋不存,遼東大壞,奴酋待機,西窺廣寧。攻守有異,經撫反麵。朝中爭辯,至今無果。此次廷議亦當有終,方可不誤國事。司禮監奏疏不竭,朕思之。不過支撐王化貞,或支撐熊廷弼,亦有分任責成之議,諫言熊廷弼謹守山海關,關外歸王化貞。便是眾說紛壇,不如為公是舉。就按廷推表決吧!”

朱由校看了誠懇的沈重一眼,感興趣地問道:“如何四周圍攻?”

見天子和諸位大臣點頭,張鶴鳴便接著說道:“王化貞任巡撫後,西聯蒙古虎墩兔汗,許以四十萬鐵騎威脅建州,又派毛文龍東進,光複遼右鎮江,震驚全遼。同時,從遼陽至廣寧。佈下三道防地,一為遼河防地,二為廣寧核心西平堡、鎮寧堡、鎮武堡防地,三為廣寧城防。現在廣寧防地固若金湯。萬無一失,由此可見王化貞之能也。”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