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啥後患,賣的這些軍器都是出口型號,通衢貨,很低端。二來,我們賣他一把槍賺的錢,轉頭本身都能再造三把了。這些鬼佬個個得了這麼多軍器,本來就已經打的狗腦筋出來了,這下還不得把腦漿子都打出來,有我們的軍器供應,估計他們隻會打的更不成開交。”
大漢是非常歡迎他們用這些來抵價付款的。(未完待續。)
現在大漢推出的這麼手槍,不但是燧發手槍,還是把線膛槍,不但是把燧發線膛,他還是一把燧發後膛線裝手槍。
“朝廷不贏利誰贏利,何況賺的還是鬼佬的錢。”
這把燧發後裝線膛手槍,挺都雅,但不便宜,歐洲人就算能仿照了,可本錢和產能題目,都會大大的限定他們製造的利用。現在燧發槍技術都已經成熟了,可為甚麼另有那麼多火繩槍在利用?因為本錢題目。
“那些該死的荷蘭佬,竟然一口氣買了三千。”一名英格蘭販子冷哼著對一個英格蘭火伴道。
賣軍器,那也是大有可為的。
這話那些歐洲人都同意,他們都看的出這槍的機能很好。
“我們這也是很辛苦的好吧,你們南洋公司才賺的輕鬆呢,不過是倒手一些,名義是出口,可你們隻是中間牽頭一下,貨隻是從我們堆棧進你們堆棧,然後交給西夷,你們轉手可就是一把賺十塊,你們這但是真正的一本萬利呢。”
大漢的兵工財產已經能實施初級的流水線標準化功課,零部件也能達到起碼的標準化。這就使得大漢的產能大大進步。
“看看它,各位先生們。”工程師向那些當真打量著這把手銃的歐洲販子們道,“多麼先進的手銃,采取了諸多先進技術,獲得了更快的裝填射擊速率,具有更遠的射程,更精準的精確度,一把如此美好的手銃,運到歐洲,必然會成為大師爭相采辦的搶手貨,非論是居家還是觀光,必備好槍。”
物美大師確切認同,可毫不價廉。
兩家幾近都不約而同的在生長海上貿易,也同時在爭奪著仆從貿易這個暴利行業,恰好兩家還是隔著條海峽相對的鄰居。
英格蘭東印度公司當即第一個下單。
大漢與各國的外貿,向來都是順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