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稱雄_第55章 九頭鳥大抬槍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或許我們要再招些人了。”李春江一向念念不忘把馬隊搞大。

這玩意,明顯就是抬槍啊,長達一丈多,重三十多斤一把。屬於中國特有的一種火器,明朝時開端製造,厥後在清朝更是大範圍設備。乃至在厥後的一些抗日劇裡,都能常常看到土八路們拿著這東西打鬼子。

一開端劉鈞看到這抬槍時有些不屑,可轉念想到現在還隻是一六三九年,連火門槍三眼銃快槍都還是做為先進火器在利用,抬槍如許的大號鳥銃已經能夠算是單兵重火力了。特彆是對於他們如許的本地鄉團來講,十二架九頭鳥如果一起發射,那陣容能力估計得把賊人嚇尿。

但是在一六三九年的大明崇禎十二年,九頭鳥卻被視為是一種極具能力的重量級火器。淺顯的鳥銃射程能達到百步,可抬槍卻能達到二百步的殺傷間隔。

領了十二架九頭鳥返來,劉鈞當即找來李春江,籌議在炮隊裡增加一個抬槍伍。

第二天一早,一千餘人集結,先由趙誠訓話,然後梅之煥、陸晉錫等一眾官員也紛繁各說了幾句,最後全軍解纜。走在最前麵的是保生堡的夜不收隊,然後是朱寵帶領的黃州衛所軍,接著是梅之煥保生堡正虎帳做了中軍,趙誠、梅之煥等一世人官員都在內裡,另有保生堡的馬隊在邊上保護。

但說白了,就是一個放大版的鳥銃,三十多斤的重量,一丈多的槍身,其佈局與普通的兵丁鳥槍完整不異,但裝藥量、射程及殺傷能力遠弘遠於兵丁鳥槍。這類槍在清朝非常流行,發射時兩人操縱,一人在前麵充當槍架,將槍身架在肩上,另一人則對準發射。

實際上,劉鈞對於趙兵備非常對勁的九頭鳥並不陌生。

“繼業賢侄,這算是父執送你們的一點禮品,翻開看看。”

“確切需求再招點人,眼下先讓梅公借我們的那些火器教頭多留些日子,彆的把我們兩個的仆人也都編進旗隊去。轉頭再招募點人,馬隊能夠改成擺佈前後四旗,幸虧此次我們緝獲了很多馬,不需求再分外買馬了。要不然,這馬價,真是有些吃不消。”

劉鈞一向對於九頭鳥隊的用度題目擔憂,現在根基端賴李春江小我的財力支撐,固然也捐獻了一些,還收到一些助捐,可畢竟馬隊一向冇有支出,端賴輸血,他很擔憂,李家雖有錢,可不表示李春江小我能拿出多少錢來。馬隊已經統共花了上萬兩銀子,此中李春江小我就掏了五千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