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這訂單下了,多久能拿到貨?”劉鈞問。
“弓一百把,配大箭一萬支。鳥銃一百把,各配五百份的鉛彈、火藥以及火繩等。”劉鈞感覺還是該當弓箭和火銃一起裝備。
而如何挑選設備也首要的,按照分歧的兵種,公道的搭配分歧的設備,才氣最大的闡揚出兵器的機能結果。
最後他提出的這套設備計劃,實在根基上就是底子大明名將戚繼光的戚家軍體例來的。不過又按照實際環境有所點竄就是,但團體來講是按照戚家軍來配置的。
這類布鐵甲實在也就是綿甲的前身,綿甲則要輕的多,一副綿甲輕的也就十斤。加厚的綿甲也不過超越二十斤。
那位中文幕僚在一邊向李春江解釋道,“綿甲倒是不重,標準的綿甲用綿花七斤,打濕後幾次拍打做成很薄的綿片,然後粗線縫緊。這類綿甲簡便,對火器也有不錯的防護力。乃至還能夠加厚,做成十六層的,差未幾能刀槍不入。不過也有一個缺點,北方酷寒地區還好,南邊地區穿綿甲可卻不太合適。我感覺劉公子所選的牛皮甲就不錯,朝廷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命令南邊各衛所的軍隊,將本來的鐵甲改成水牛皮甲。”
劉鈞想了想跟李春江道,“要不我們就訂這類綿甲,牛皮甲也不簡便,機能估計還不如這類改進的綿甲。”
“那我就給你們登記了,訂製綿甲一百套,嗯,到時我會幫你們壓壓價的,說不定還能讓那邊搭你們一百頂八瓣盔。”
李春江彷彿曉得劉鈞在擔憂甚麼,笑著一拍胸膛,“趙叔,我一會讓人先送一萬兩銀子過來,你幫我下單給錢,如有多,就先存在你這,說不得前麵還要費事你幫手采購些設備呢。”
劉鈞點了點頭,冷兵器期間,鎧甲的感化還是很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