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生,這訂單下了,多久能拿到貨?”劉鈞問。
“隊長配一把旗槍一把腰刀再加一把角弓,夥兵配雙尖鐵扁擔。四個鳥銃手各配一把鳥銃,再配一把腰刀。四個弓刀手各配一把長刀和一把角弓,兩個鉤槍手則各配一把鉤鐮槍和一把角弓。”
“這可不是買豆腐白菜,哪都有的買。這但是軍器,並且還是鳥銃這麼先進的火器,哪怕上麵睜隻眼閉隻眼的,可這畢竟不是公開的端莊買賣,還是擔著些風險的,這個價天然也就賣的貴了。”
“趙先生,這綿甲必然得在前胸和後背兩處加上兩塊銅製護心鏡。”劉鈞細心交代。
姓張的幕僚嘿嘿一笑,捋了捋標緻的髯毛,“綿甲本身不便宜,你這還是訂製型的,就更不便宜了。一套淺顯綿甲本錢得十五兩以上,我估計你們得掏五十兩才氣拿下來。”
“嗯,幫你記下來了。彆的方麵呢?”
“公輯,你看,我有一個設法,我們的馬隊現在有七十二小我,我們把他按十二小我一小隊體例,三個小隊編為一其中隊,然後剛好編成兩其中隊合六個小隊。我們每個小隊分派分歧的兵器,一隊十二人,一個隊長,一個夥兵,然後配四個鳥銃手,四個弓刀手和兩個鉤槍手。”
劉鈞和李春江要建立的是一支馬隊,一支鄉團馬隊,以巡查為主,也捕盜剿匪。要麵對的是盜賊劫匪逃犯等,是以劉鈞感覺,他們采辦設備就得遵循這個特性來定。
話確切是這麼個理,軍器買賣又不是買白菜蘿蔔,利潤要不高,誰情願承擔這風險。可如許一來,劉鈞不得不考慮開支題目了。
劉鈞想了想跟李春江道,“要不我們就訂這類綿甲,牛皮甲也不簡便,機能估計還不如這類改進的綿甲。”
劉鈞見趙先生如此利落,趕緊掏了一個五兩的銀錠奉上,“請趙先生喝茶的,一點小意義,多謝幫手。”
他還特地的拿了四套鎧甲過來給二人旁觀,一套是牛皮甲,一套是鐵劄甲,然後一套綿甲,一套布麵甲。
“和各家來往都是老友情了,一向都是這價,這還是我看你們也是自家人,才按梅公與那邊的代價走的,要不然,隻會更高。”趙先生一臉本該就是如此的神采。
臥槽!劉鈞內心忍不種大呼了一句,本來他孃的這軍器買賣最就做的這麼大了,那些軍器估客竟然早就互通有無了,說不定暗中另有了一個行業協會呢。不過如許一來也好,事情就簡樸的多了,隻要錢到位,貨就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