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蒼茫_第二十三章 順風啟航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薩摩用刀尖逼迫尚寧王簽下【掟十五條】,承認薩摩對琉球的實際節製,薩摩獨占琉球的對外貿易的賦稅。並有駐軍權,割讓北部奄美群島與薩摩等等。至此,尚寧王得還。

趙海明、趙秦氏冇有來船埠送行,趙海明是持於本身批示身份,趙秦氏則是不忍看到趙烈走向傷害。趙猛帶領趙鋒,趙娥來到船埠送行,兩小又是眼淚汪汪,他們再小,也是曉得大海的風險,恐怕二哥回不來。

琉球國至十五世紀初立國以來,仰仗著其相同東北亞與東南亞,背靠大明這其中心帝國,主動生長對外貿易,天賜良機,大明與日本反目,兩國之間很多的貿易都通過琉球中轉,琉球人是以得利豐富,琉球人每年因中轉貿易而產生的钜額利潤引來了垂涎的餓狼,琉球國小孱羸,如同一個孺子抱著寶藏,底子是冇有才氣保護。

在與趙猛互道保重,安撫了趙鋒、趙娥後,趙烈登上福海號,福海最後拔錨,趙烈站在船麵上揮手與兄妹道彆,留給趙烈最深的印象是,冷僻的船埠,孤寂的幾個身影,在幾個親人相送下趙烈踏上了未知的航程。

趙烈出來一一存候,落座後,趙海明略一表示,李先生用他那溫厚的聲音先容一番。

兩船返航後,趙烈在島上停駐一天,第二天卯時初,船隊徑直駛向東南,趙烈望著垂垂消逝的小島,看看自家小小的五艘的船隊,想想鄭芝龍、劉香、李魁奇等人動輒幾百艘的船隊,隻能是長歎一聲任重道遠啊。

兩今後,趙烈先是達到了石島灣,顛末簡樸的測量後,肯定石島是一處可貴的天然良港,此地東向大海,水深,海灣廣漠,合適設立港口,因為陣勢平坦廣漠,更合適建立船廠,這是天賜的建立船廠的好地點。趙烈放下大半心。開首還算順利。

諸事結束後,趙烈命海狗號、蒼雨號返航,回威海向趙海明求援,從威海運來五百遼民,與質料先在島上建立港口、棧橋以及屋舍,另有保護的炮台。

當然趙烈前去琉球時,並不曉得這此中的很多故事,趙烈宿世並未曾詳研汗青,趙烈隻是約莫曉得日本此時慢慢節製琉球,何況他也顧不上很多,搶了再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