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一小兵_完本感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如果尊敬他們,就讓他們死去。

這裡再發一下新書《續南明》內容撮要:

彆的迴應下前段時候書友們對一些汗青人物滅亡的爭議。

戛但是止,餘音嫋嫋,我以為是最好的收筆體例,留不足味,又冇有豪傑遲暮的哀思,也是對筆下人物的珍惜。

楊國柱不死,他還是楊國柱嗎?

提筆寫小兵的初誌之一,也是可惜這個沉寂而優美的文明的沉湎,以是我就想在書中推演,若大明持續存鄙人去,會是如何樣?特彆又顛末配角改進,剔除了糟粕的文雅文明。

寫下全書完三個字,我重重的鬆了口氣,六年了,這本折磨我六年的書終究結束了,幸虧寫出最後一個字時,我細心回味,回想全域性,以為根基還是寫出了當初的那份初誌。

記得當年封推時我寫過一段話:“如果把明朝比方成一名女子,那她定然不施脂粉,不著華服,卻生性清靈、蘭心慧質。固然你看到她的淺笑,但那笑卻很奧秘,因為她到處謹慎,不時防備。如果你對她稍有擾亂,受傷害也隻會是你本身,而她隻會永久笑著,讓你慚愧而去。”

不過一個故事也需求讀者的咀嚼與伴隨,很感激這麼多年讀者們的不離不棄,小兵寫到現在,成績一向讓我很對勁,現在高訂一萬七,均訂八千,這個成績我很滿足,感謝大師的支撐。

我以為,穿越竄改團體的國運,文明的氣運,但冇需求抺殺一些本來汗青人物的光彩。

至於一些本來就冇有光彩的汗青人物,他們是死是活不首要,純真為劇情考慮就行。

以是,我要歇息一下,估計會在玄月的中下時候發新書。

最後,一些書友問起新書,新書《續南明》固然有十幾萬存稿,但我感受一些設定與人物還要再考慮一下,不然寫到前期能夠會出題目。並且我現在非常累,寫作真是腦力與體力連絡的極限活動。

盧象升不死,他還是盧象升嗎?

然時候到了崇禎末年,大廈將傾,帝國將亡,亂世到臨的暗影,覆蓋每個百姓心頭。

我以為,滅亡是一個汗青人物的完整循環,他們生射中不成豆割的一部分,貧乏了滅亡,他們的生命就不再完整。

而他們固然滅亡,仍然巨大。

大明宣德六年,鄭和第七次率艦隊出使西洋,曾高傲在《天妃靈應之記》碑如此宣示,此時大明國力如日中天。

他們不死,他們光彩就被抺殺了,是對他們的不敬。

便如:

他們固然滅亡,仍然活著,並世世代代被人們所銘記。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