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春秋_朝天高歌一枝荷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厥後,平生辛苦透支太多的爺爺和奶奶都冇有能活過六十歲。兩位白叟接踵離世後,白百大的父母持續勤奮、節約地籌劃這個並不敷裕的家,經心扶養獨生兒子白百大儘量歡愉地生長,並且還省吃儉用供他讀了三年私塾。

在爹孃想為她尋覓一個上門半子的題目上,小青倒也樂意,隻是這丫頭的目光忒抉剔,如果不是十二分喜好,絕對不會等閒點頭。現在,小青已經年滿十八歲了,上門來求親的不在少數,但她竟然冇有一個能夠看得上眼的。喬氏和丈夫在為女兒尋覓上門半子的題目上也很慎重,並且很尊敬女兒本身的定見;如果女兒不點頭,他們絕對不私行作主。就如許拖來拖去的,到現在目睹著這寶貝疙瘩一每天長多數將近成老女人了,可尋覓上門半子的事情還一向擱著呢。

且說這武昌鎮固然範圍不小,但姓白的人家卻寥寥無幾。他們不但彆離來自南北各地,並且還分離居住在鎮上各處,做著各種百般的生存各自討餬口。至於這白百大一家,說來也有些話長。

但是,薄命人的好日子老是不顛末的。就在外孫女小青還不滿週歲時,一場瘟疫攻擊了武漢三鎮高低數百裡的沿江村鎮。在這場幾近束手無策的天災中,白家的大小人等都冇有事兒,隻要這位特彆擅善於刺繡的仁慈婦人卻很不幸地惹病歸天了。遵循她的遺言,白家把這薄命的婦人葬到了她的故裡漢陽鎮南的漢江堤岸邊上;那邊本來有她們家的地步,她的丈夫和兒子就是在那邊乾活兒的時候罹難的。一年後,白百大和老婆喬氏還特地去墳上給她做了週年祭奠;但隨後生的再一次漢江決堤,把她的墳頭也給衝冇了……

做丈夫的不等老婆開口,就孔殷地對她說:“大兒他娘,你彆再問了,讓她們母女倆先在我們家住下吧,帶著個女娃兒哩……”

丈夫倒不是反對她的這個設法,可這武昌鎮上又有幾家北方人呢!因而乎,伉儷倆為這事兒還真首犯了難了。但不管如何說,兒子該娶媳婦了,先蓋幾間新屋子是必須的。爹孃當年蓋的那三間平房固然每年初春做一些補葺尚能夠持續居住,但作為兒子結婚的新房明顯是分歧適了呢。而在這個時候,最早的那三間簡易草屋早已經爛落得不成模樣了。因而,白百大的父母就將草屋全數拆了,然後請人幫手,在這個位置上蓋起了東、西各一大間加中間一個過廳的新屋子,也就是白家人現在住的屋子。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