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發憤好,少有發憤,必成大器,好,好,好。”武福連說了數個好字。高興地如同本身得了孫子一樣。武福是有孫子的,隻是大師都不肯提起,武家堡三百七十四口當中就有福伯的孫子。福伯向來不去提起,武義也不敢提,這些事都深深地埋在了心中,成為仇恨的種子,於心間不竭地抽芽生長。每多一天,這恨就多上一分,每多一天,這心就更加果斷一分。
武義聽了小燕子的話,想了想“我也冇甚麼學問,武家子孫取名都是按字排輩。他這輩犯的是立字。叫個甚麼好呢?”
“啊!”武義一聲大吼,舉刀向天,儘力劈下。向前一顆碗口粗的樹被攔腰劈斷。
“就叫武發憤吧,發憤成材,發憤報國,我感覺這個名字很好。”武義把本身的設法說了出來。
武義的歡樂隻保持到了第二天的下午。國恥日,一個值得中國人永久銘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