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對於幫忙朝廷處理山東題目很熱情,對於打擊以孔有德為首的遼東叛軍很主動,這是功德情。但如果連朝廷的喻令聖旨都冇拿到,就搶先跑山東去,哪怕打得再標緻,這性子可就完整不一樣了――畢竟現在短毛還揹著一個“反賊”名號呢。
除此以外另有一項特彆福利,那就是熊文燦為了表示信重,特地答應陳耀查閱都城來往的文書邸報,凡是朝廷中有關短毛的訊息,都能夠第一時候傳達給對方曉得。如許一來參謀組便能夠獲得真正的官方資訊,而不再像之前那樣隻能通過官方渠道彙集了。
本來從廣州到海南島還要一段時候――在這個連長江都能被稱為是通途的年代,一條海峽常常就是文明和蠻橫的分邊界。不過陳耀每次隻需求把抄送檔案往那家“程氏米行”一送,有急事的話乃至當天就能獲得來自海南島上對方的覆信,這類神速不要說陳耀和熊文燦等人,就連瓊州這邊的王璞都極其戀慕。
三四四來自北都城的動靜
“在你們的諸多奇術中,恐怕要數這類千裡傳訊之法最為神妙,如果隻能從你們這裡獲得一樣奇術的話,我定要建議朝廷務必獲得此法,比甚麼火銃鐵船還要首要的多!”
而王璞也是以得以觀光過一回電報房,但他即便親眼看到那些電報機滴滴答答事情的場麵,也冇法瞭解這些古裡古怪的東西為何能獲得來自千裡以外的訊息。當然不睬解道理並無毛病他利用,很快,王介山也開端風俗於用言簡意賅的“電報體”同陳耀直接聯絡,而不如何長篇大論的寫信了――白話文在這方麵有著天然上風。
本來冇籌算那麼快出兵,對錢謙益的“事情進度”也不如何在乎,但現在環境有變,關於北都城的動靜一下子變得首要起來。打算中的駐京辦事處還冇開張,但是穿越眾現在獲得動靜的渠道卻比本來暢達了一些,很首要的一個啟事是――兩廣換了新總督。
“以是說,我們必必要提早脫手,而不能比及明軍以後,明朝的當局軍搞粉碎一點不比匪賊差。被他們掃蕩過的處所,我們恐怕招募不到多少青丁壯人丁了。更何況,當下光是被登州叛軍裹挾到虎帳中的公眾就有十餘萬之多,若我軍起首攻陷登州,理所當然就獲得了對那些人的安設權。但若比及有明朝官員插手出去,可就冇這麼輕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