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接下來,關於何時參與大陸事件,以及用甚麼體例,甚麼身份去參與,在這方麵大師都各有設法。有人主張先置身大陸以外,彆去跟阿誰做事情顛三倒四的明朝當局膠葛不清,悶頭在海島上培植力量,等本身氣力足以強大以後,直接出兵處理統統。
――自崇禎二年“已巳之變”,滿洲軍攻至北都城下今後,崇禎五年的此次山東兵變又給了風雨飄搖中的明帝國一次沉重打擊――孔有德於崇禎四年八月,在吳橋策動兵變時纔不過戔戔數百人,可莫名其妙的,這數百亂兵卻在很短時候以內生長至數萬人。持續擊破明正規軍,更於五年初攻破登州府,俘虜巡撫孫元化及多少文武,緝獲大炮艦船無數,由此開端禍亂山東全省。
這場兵變整整持續了一年,直到次年叛軍才被趕走――還不是剿除,隻是流竄了。和明末統統造反的人一樣,兵變者們向來不構造出產,搶光了一地的物質人丁,如果不想餓死就隻要換處所。到彆的地區持續劫奪粉碎,如果搶不到,那隻要滅亡。
龐雨的好朋友淩寧就是此類定見的代表人物,以是他纔不辭勞苦來回於馬尼拉,就是籌算以呂宋為跳板,一步一步實現他的澳洲胡想。而陳俊也是屬於這類“慎重派”的附和者之一,固然不像淩寧那麼極度,但也總感覺在己方力量冇有達到絕對上風之前,不該參與大陸阿誰爛泥潭。
所謂汗青,不過是疇昔產生過的很多事件的連絡。有些事情無足輕重。而另一些,則會對整條汗青長河的流向起到關頭感化。
這股政治力量的名字,叫做東林黨。
此消彼長,滿洲人則在短短數月今後。就仰仗孔有德等人帶去的火炮與艦船,完整擊潰一向依靠海島儲存的明東江鎮殘部,處理了明朝海軍對滿洲的最後管束力量,今後再無後顧之憂。
山東畢竟靠近都城,並分歧適流竄作案,在明帝國集結雄師以後,這部叛軍就被圍困起來。不過孔有德操縱緝獲來的明兵艦船勝利突圍,跑去投奔了滿洲人。使得滿洲軍今後具有正規炮兵和海軍,氣力大為增加。
這是參謀組對於參與明朝山東兵變事件的前提前提。明王朝措置山東事件的體例很蠢,形成的結果很糟糕,這邊如果參與必定能獲得一個汗青上好的結局。但穿越眾畢竟不是賢人,不會做那種拿熱臉去貼人家冷屁股的事情。
故此參謀組的那批人多數但願儘早踏足大陸,早一天參與這明末亂世,便能夠早一天製止產生更多的捐軀者。畢竟,他們這一船人大部分人都是來自天下各地,大陸纔是他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