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她坐在小肩輿上,被放在山邊的茅草屋裡,這間茅草屋也是馮家人本身搭建的。甘蔗田闊彆村莊,那麼多甘蔗也運不歸去,村裡的人都是在自家田裡搭了茅草屋,收完甘蔗就現場熬成紅糖,這紅糖是除了海貨以外最大的支出來源了。
蘇婉想了想就說:“媽,我都聽你的,但是提留糧每小我也要交50斤呢,咋辦?”他們農夫除了交公糧,還要交提留糧,有一個詞兒叫做“三提五統”,實在就是變相的處所稅收。
蘇婉在底下賣力添柴火,這柴火就是壓榨後的甘蔗渣,恰好填進爐子裡當燃料。跟著火苗越燒越旺,馮老太正攪著的糖水也變得越來越濃稠,金燦燦黃澄澄的,那香味兒能飄滿整間茅草屋。
蘇婉很懂事地說:“媽,我這裡另有一點兒,你拿了添上去吧。”
臨解纜前,馮老太給她家老頭子和大兒子的兜裡,都塞了好幾塊烤得焦香的鍋巴,還炒了一袋子花生米讓他們帶上,叮嚀的話兒說了一遍又一遍:“謹慎點兒,看著點山路,彆走太快了。”
雖說海邊的地步比較肥饒,但也冇肥饒到這份上,更何況他家的田還不算最肥饒的,比他家肥饒的都冇長得這麼好,真是奇了怪了。
“你也曉得大哥家收成不好,這你都能說一嘴?”馮老三挑著兩個擔子,已經壓得他將近喘不過氣來,還要聽這娘們抱怨,當下就很不客氣地說:“要不咱跟大哥家換換,他家收成不好,接下來的口糧都成題目呢,你情願換嗎?”
六嬸兒婁桂枝也聞訊趕來了,她擠進人群裡蹲在大壯邊上查抄了一會兒,就皺著眉點頭說:“咋弄成如許了?這都……有救了。”
幸虧花生這東西,隻要把它們從根子上扯下來丟在一起,彆人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出產量來。馮家人就跟約好了似的,每拔出一株花生苗,就把上麵的土摔打潔淨,直接摘了花生丟進鬥車裡,滿了一車就往家內裡運,多運幾趟也就運完了。
馮家的甘蔗收成好,質量也是極好的,等馮老頭和大兒子把甘蔗壓榨成汁水,那味道聞著就特彆苦澀,一舀起來還能拉出細絲兒,跟那蜂蜜似的。馮老太舀了一小勺,送到萌萌的嘴裡,笑得一臉慈愛地說:“給咱萌萌嚐嚐,甜不甜?”
“這花生咋長這麼多呢?”本年的花生苗一開出來就跟往年分歧, 底下的根子上結的花生特彆多, 一串一串密密麻麻,跟那葡萄似的。
甭管馮家民氣裡如何焦急, 但秋收倒是不等人的, 眼看這天兒越來越熱, 馮家人都顧不上歇息, 第二天又去了花生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