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劉義守所說,隻要有合適的炮鋼,葫蘆島兵工廠具有出產150毫米火炮的才氣,這兩門火炮,一門是產自法國的1877式加農炮,一門是葫蘆島兵工廠仿造的155毫米加農炮。
北洋海軍對於炮彈的需務實在是過分緊急,其中艱苦實在不敷為外人道也。
對了,光緒帝現在還冇兒子,翁同龢想重操舊業,恐怕是冇有機遇了。
石雲開不敢把話說得太滿,畢竟葫蘆島兵工廠並冇有出產305口徑炮彈的經曆,石雲開不敢打包票。
甲午戰前,李鴻章曾上折要求改換北洋海軍的火炮,一共21門火炮,此中18門120毫米口徑新式後膛快速炮,三門100毫米口徑快速炮,共需銀61萬兩,如許換算下來,每門火炮的代價將近3萬兩。石雲開的火炮是155毫米口徑,代價應當還會高出很多,但是石雲開的火炮不包含炮座,利用的鋼材較少,是以代價低一些也是應當。
“七八千兩?即使是岸炮,代價也太低了吧?”丁汝昌驚撥出聲。
但看到現在丁汝昌的反應,石雲開才感受或許統統文獻上的描述都有所不敷,因為丁汝昌的反應過分變態。
測試成果令人很對勁,打了十五分鐘,葫蘆島兵工廠出產的這門火炮,射擊精度比起那門原產法國1877式差不了多少,發射速率還略微要快一些。
“那得看賣給誰,如果兄長想要,天然是能出售的。”石雲開送情麵。
真相如此,再要求北洋海軍擊敗日本結合艦隊。就有點過於苛責了。
即使如此,石雲開報的這個代價也已經是大大的翻番了,155毫米火炮,全嚴峻體6500公斤擺佈,如果隻算本錢用度,絕對超不過1000兩銀子,哪怕是加上一個基數120發的炮彈,本錢也不會超越2000兩,石雲開報出七八千兩的代價,已經是翻了近四倍的利潤。
丁汝昌身為北洋海軍提督,對於近況固然瞭然於心,也故意抖擻竄改近況,但倒是故意有力。
“好啊,既然如此,小弟就靜候佳音。”石雲開對勁。
遵循石雲開的打算,155毫米火炮隻會仿造個三五門,彌補進石文錦的炮兵旅加強火力,然後就會儘力出產120毫米口徑火炮,彌補進師一級單位作為師屬重火力。
戶部的大佬是翁同龢,此人最善於教書育人,讓他去管武備,實在是大材小用,應當讓他持續教小天子,這纔是人儘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