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幾口向來節約,白日老地主在家收租子算賬,老邁和包子割草餵豬耕地,小三出去放羊,居住前提固然粗陋,但也非常得意,工夫敏捷,轉眼間過了一年。
早穿皮襖午穿紗。
為甚麼專刨新墳?隻因鄉間貧困,死人冇有甚麼陪葬的金銀金飾,最多有身綢布衣服,並且棺木薄弱,死屍腐壞得極快,若不儘快脫手,那衣服都被腐屍浸臭了,如何洗也去不掉味兒,那色彩也變了,故此以速取為好。
可天底下冇有不通風的牆,大媳婦固然發了誓,但她在外店主長李家短地說慣了,如何管得住本身這張嘴,還是被外人偶然入耳去了,那功德不出門,好事傳千裡,並且傳來傳去,究竟常常被誇大加工,傳得越來越邪乎,惹得滿村風言風語,這話不免傳到老地主耳朵裡,把老地主氣了個半死,將包子吊起來狠狠揍了一頓,隨後趕削髮門,隻當自家向來冇養過這個牲口。
家中的大兒子勸老地主,趁早把羊圈裡那三個禍胎宰了,以免真招來天大的費事,老地主點頭同意,比及拿了尖刀脫手的時候,家裡這幾個爺們兒卻相互推委,誰也不想動手,畢竟羊圈裡那三個東西長得和人一樣,畢竟循分守己之家,向來冇有宰度日人?即便這是妖怪,宰了以後會不會遭報應?倘若留著不殺,這三個妖怪般的東西,模樣又實在嚇人,也不敢在家裡養著。
說於江南人不信,
這首詩,道的是塞外風景,本段說話裡提到的山陰縣,也處在雁門關外,且說清朝末年,天下大亂,白蓮教、承平天國、撚軍、洋鬼子、義和團,一撥接著一撥,走馬燈似的你方唱罷我退場,戰亂遍及天下,無數百姓為了遁藏天災天災,被迫拖家帶口,往那火食希少之處避禍。
包子心知承諾這夥能人還則罷了,口蹦半個不字,定會慘遭分屍滅口,何況孑然一身無處投奔,當今天下正亂,循分守己如何度日?不如占山為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論秤分金銀,哪怕最後被官軍抓去,也先落得受用幾時,他想到這裡,當即跟那些賊寇拜為兄弟,憑著心黑手狠,今後帶著一夥草寇占有山頭,月黑殺人風高放火,垂垂為禍一方,得了個諢號“山陰包子”,聞其名,小兒不敢夜啼。
老地主父子籌議來籌議去,殺也不是留也不是,連續幾日遲疑不決,幸虧那三個東西臥在羊圈裡,因為冇吃冇喝,在幾天以內前後斃命。
雁門關外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