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叫美斯樂的處所
分開記念館時,我忍不住轉頭再看了一眼那大門口貼著的春聯:孤兒是我們的名字,回家是夢裡的呼喊。這些筆墨讓人看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心傷。
但在美斯樂,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黌舍。那天,我觀光黌舍的時候還冇有到上課時候,諾大的操場上空無一人。課堂多數鎖著門,我透過窗戶往裡瞧。課堂是遵循台灣黌舍的氣勢設置的。課桌和椅子都很粗陋,有些椅子還是塑料做的,看起來就像中國的村落塾校。黌舍裡統統的筆墨都是中文。
記念館是泰式修建。一幾排木摟圍著一個不大的水塘。我去的時候,恰是泰國的雨季,水塘的邊上開滿了一種粉色的小花。記念館裡,擺列著成排成排的,堆積著厚厚的灰塵的槍炮。在內裡,講授員放了一部美斯樂的先容片。
在美斯樂,本地人絕大多數都是華人,此中又以雲南報酬主。淺顯話和雲南話是這裡的“官方說話”,就連四周的少數民族都會說上幾句。在這裡,屋子是中式的,家家戶戶的門口還貼著大紅色的春聯。至於吃的更不消說,以雲南菜為主,外加幾道中泰合璧的新奇菜。那邊的農貿市場擺攤的不但有華人,另有四周的苗族、瑤族和阿卡族等,大師相處得很和諧,都說著中文。市場上玉米、南瓜、西葫蘆、筍、蓮白、鹹菜、各種乾貨等等應有儘有。
在美斯樂,有一個記念館。記念館的門外,是兩個沙袋壘成的掩體,掩體裡擺著的是真正的槍炮。據記念館的講授員說,內裡是美斯樂真正的汗青。在記念館的大門口,貼著一幅春聯:孤兒是我們的名字,回家是夢裡的呼喊。
老琚
在泰國觀光時,去過一個叫美斯樂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