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簽到領軍隊,父皇跪求彆造反_第197章 三州沃土繪新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山腰上,另一支步隊正在開墾梯田。農技大師指導道:"這批果樹苗都是南邊良種,成活率極高。梯田開得好,一畝能種十株。遵循排水和光照要求,每隔三丈種一株,再在樹間種些藥材......"

農田在開墾,工坊在扶植,商路在開通,軍隊在練習。更首要的是,民氣在凝集,但願在發展。

他帶領的勘察隊已經發明瞭三處鐵礦,兩處煤礦。隊員們在圖上細心標註位置,打算開采線路。工地上,簡易工棚已經搭建結束,一座座小型冶煉爐正在製作。

"真是壯觀啊......"他輕撫髯毛,神采欣喜。

他身後,十幾個學徒當真記錄。遠處山腳下,水利大師張老帶著助手在測量地形。幾名文士手持圖紙,不斷記錄數據。

"蓄水池要建在這個位置,深三丈,可處理百畝地步的雨季用水。水車改用銅軸承,效力進步一倍......"

南境大地上,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扶植場麵。帳篷、板屋不竭搭建,荒地不竭開墾,水利設施不竭完美。

寒冬的南境大地上,到處湧動著扶植的高潮。

這個夏季播下的,不但僅是糧食的種子,更是將來霸業的根底。

北風凜冽,卻擋不住南境三州到處一片繁忙的氣象。

一個約莫十歲的孩子獵奇地打量著四周,扯了扯母親的衣袖:"娘,這就是我們的新家嗎?這裡的官爺都好和藹。"

詳細的服從還需求時候來閃現,但他能感遭到,全部南境已經像一台龐大的機器,在他的意誌和體係的助力下,開端高速運轉。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酷寒的氛圍,眼中閃動著對將來的期許。

帳篷前,官員們正在登記新到的流民。"一家五口,男勞力兩個,女勞力一個,孩童兩個。發放五人份口糧,棉被五床,鐵鍋一口。耕具:鋤頭兩把,鐮刀一把。"

衢州的江邊,一群老漁民正在向新來的同業傳授經曆。

"是啊,"婦人擦了擦眼角,"總算碰到明主了。殿下仁德,我們今後有好日子過了。"

"主渠開在這裡,引山泉灌溉。兩側開支渠,每隔百步一道,可灌溉千畝良田。再建幾處小型水庫,雨季也不愁......"

就連巡查的兵士們,看到這一派繁忙氣象,臉上也多了幾分高傲。

"跟著殿下,有盼頭啊!"一名老者感慨,"這漁業指南裡的體例,當真是好。照這麼乾,來歲的收成少說能翻一番。"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