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大要上看起來,如此。
劉家一向為宮中和內城官署指定采買,並不是他想要給誰就給誰,從提名到認定,一道比一道更高的坎。獨一可行,且又快又直接的體例,就是打著劉家的名義。
過了幾日,崔岩收到一份劉徹言按印的密契,附加前提是他的動靜一經證明確實,左券中的內容就見效。而崔岩自有一套,不直接奉告劉徹言或人的下落,而是派了本身的親信管事,領著劉家到姑蘇某府去,以確保劉徹言不耍花腔懺悔。
機會若不對,長年累月的蓄謀也無用,刹時能毀於一旦。用趙青河的話說,二房接下來就隻好想著分炊如何多撈點,家主之望已絕。
--------------------
崔岩拆信看了,嘲笑一聲,“好個重金酬謝,隻是我不信這套廢話,你還是把你家少主請來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