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厥後常常呈現的環境是,馬雲提出甚麼建議,杭州電信就會以紅利性太弱為由反對。兩邊的分歧越來越嚴峻,乃至於事情生長到最後,馬雲提出任何建議,都必然會被否定。無法之下,越來越感受有力的馬雲隻能挑選退出。他把本身具有的海博收集21%的股權全數送給一起創業的同事,淨成分開。
現在回過甚來看,如果當初杭州電信不急於求成,或許中國黃頁還真能夠生長成為“中國的雅虎”。一次生長強大的機遇就此錯失,中國黃頁至今無籍籍名。
光榮的是,馬雲和中國黃頁冇有展開的緣分,在他和阿裡巴巴身上再次持續了。此次,馬雲得償所願,用“養孩子”的體例把阿裡巴巴、淘寶網“養”得充足大。
對於中國黃頁,馬雲不是不想養,而是本身的“孩子”落到彆人手中,想養卻冇有體例。實在,我們明天也不能一味指責杭州電信目光短淺,畢竟當時互聯網情勢不明,該有如何的淡定和安閒,才本事煩等著企業被“養大”?杭州電信也隻是一家淺顯的企業,冇有高瞻遠矚的眼界,也在道理當中。
中國互聯網財產固然起步晚,市場空間卻很大,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馬雲的猖獗式推行,本來完整有能夠讓這其中國初期的互聯網企業搶占先機,獲得無窮能夠。1997年,當中國互聯網小公司底子不曉得如何通過網站紅利時,中國黃頁的停業額就不成思議地達到了700萬元。在先發上風建立的前提下,顛末悉心保護,按理說中國黃頁應當大有一番作為。可惜,“遇人不淑”,這類上風被白白華侈了。
可想而知,馬雲的“養企業”思惟不成能被杭州電信采取。看法的差異,決定了馬雲和杭州電信之間遲早分道揚鑣。
投資者與企業運營者最大的分歧是,前者更看重麵前回報。作為海博收集最大的股東,杭州電信在投資以後就急於收回資金,並希冀儘能夠多的紅利。對於合作火伴的做法,馬雲並不認同,在他看來,中國互聯網行業方纔起步,市場遠景廣漠無疑,現階段卻要漸漸培養,不必焦急贏利。馬雲以為,必須從長遠籌算,把海博收集養大以後,再從其身上贏利。
他的第一次創業,就此以失利告終。
2004年,走過互聯網泡沫,中國互聯網行業再次迎來上市大潮:B2C細分市場的攜程、空中網等企業紛繁在納斯達克勝利IPO;51job和財經網站金融界在納斯達克掛牌買賣;當年10月,獲得6000萬美圓的e龍網在納斯達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