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跟著木料一起回到宮中,世宗天子對王重光的英年早逝深感可惜,念其平生功勞,平蠻功成,是為忠君;督木殉職,是為勤事,因而親筆題寫“忠勤可憫”。
用奇妙的東西,拆掉大塊殘垣,清理小型瓦礫和焦土,一點一點地搬運著瓦礫和焦土,炎炎夏季,焦陽似火,汗水日日濕透衣衫,清理過程中,略不重視就會被傾圮的牆體砸傷。
在場大小官員聞言,目光裡的讚歎之意更濃了,僅寥寥三四人,跟著圖紙進度一比一打造小樣,其間還將諸多營建實際娓娓道來,這般學問,統統人都不由為之佩服,任誰聽了都忍不住讚一句“賅博”。
金寶兒(或許應稱其為“荊寶兒”)祖父荊萬福,叔祖荊玉良,以及荊岫傑等人,接到徐杲大人的呼喚,敏捷帶領荊氏一族七十六人自火線返回京都,投入徐杲大人的麾下。
鋸齒交叉聲迴盪山穀,節拍鬆散又短促,每一刀下去,木屑四濺,工匠們全神灌輸,不容半晌懶惰。
草窠裡的毒蠍、螞蟥,專往人腳踝、小腿上鑽,咬得人皮開肉綻、腫痛難忍。
工部主事王重光奉詔進山催促砍木,為重修三大殿供應木料。
不時鬆動墜落的碎石,簌簌作響,滾落至深不見底的穀底,反響久久不斷。
石料被精準切割、打磨並開孔,匠人們以巧奪天工的技藝,將其嵌上天基當中,校準方位,應用高深的榫卯技藝,將一塊塊木料奇妙地拚接在一起,使修建佈局更加安定。
叮咚的錘聲在工地上迴盪,彷彿在宣佈匠心的淬鍊與汗水的凝集
世宗嘉靖堅信天道循環,熱中於玄門修煉,以為國度的長治久安需求天人合一的法例,此次雷擊焚殿,如同彼蒼的警示。
荊岫傑帶著一隊人,隨王重光前去西南山區尋覓木料;
百姓們群情紛繁,或以為這是一場天譴,或憂愁著皇宮的安危。
三大殿廢墟之下,清理事情極其困難。荊氏族人在荊玉良引領下與宮人合作合作,謹慎翼翼地清理著每一處廢墟,恐怕破壞了能夠有代價的遺留物件。
殿頂刹時躥起火苗,那火焰彷彿被妖怪喚醒,瞬息間,火勢殘虐,敏捷伸展,貪婪地吞噬著殿內的雕梁畫棟。
荊氏一族分為三路行動,荊萬福帶著一隊人馬,幫手徐杲大人繪製新圖紙,製作大殿的模具。
裝潢更是一絕,貼金熠熠生輝,彩繪明豔新鮮,蟠龍仿若破壁騰空,須爪飛揚,鱗片清楚,叫人歎爲觀止。
行至山腰,雨幕毫無征象地傾瀉而下,山路刹時泥濘不堪,草鞋陷進泥裡,每拔一步都費極力量,身邊更不時有泥流裹挾著石塊簌簌滾落,驚險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