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台言之有理,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氣亦是如此。”
世道混亂,亂葬崗的數量驀地劇增,平常到處可見的荒地野嶺,過不了多久就成了墳地。
知秋俄然鎮靜起來,“是那位當世大儒,諸葛臥龍先生嗎?”
“竟是如此。有事理,那現在反叛的由頭是誰呢?”
“或許如此。我觀世道,可從一人身上管中窺豹。”
“誰啊?”
二人一起深談,又都是遊曆豐富之人,談著談著很有相見恨晚的知己感。
各大門派的弟子在內行走時,大多會關照路過的荒郊野墳,製止滋長冤魂厲鬼。
知秋揹著斬妖劍,身穿護甲,騎在千裡追上,手裡拿著羅盤,一邊掐訣,一邊感知周邊的妖氣或鬼氣。
“這誰能猜得著,或許是國師吧?總不能是當今聖上嘛。”
“的確,情勢若此,一亂俱亂。”石天點頭道,“不過在我看來,世道為果報酬因,有因纔有果。不是世道亂了民氣才渙散,而是民氣倒了世道才閃現出亂象。”
知秋一葉本不想來,但傳訊符籙上有他徒弟的印記,這東西彆人仿照不了,隻要老頭子會描,說話還挺嚴厲,裝冇瞥見都不可。
他並不擔憂這一點胡蝶效應會影響到知秋一葉的行動軌跡,從他這個寧采臣歸位時,胡蝶效應就已經開端了,按著原劇情去找尋知秋的下落未免有些刻舟求劍。
“如此對比朝堂諸公,又有幾人幾次機遇將世道撥亂歸正呢。”
知秋臉上暴露痛苦的神采:“我就曉得,她遲早會反應過來,不可不可,我得從速跑路。”
“諸葛臥龍。”
知秋如有所思道:“我下山時,徒弟曾讓我想想若那邊理天下妖邪,若按你說,不是先有妖邪才禍亂人間,而是人間不寧纔有妖邪橫出?”
說著,便要催動馬匹分開。
“提及來,為甚麼崑崙派俄然調集各大門派共商大事呢?”石天騎著黃馬,悠哉說道。
公然,半日以後,石天就收到動靜:知秋一葉得知師門傳訊,將前去北直隸清理一處鬨鬼的亂葬崗。
“誒,慢來。”石天趕緊禁止道,“但是知秋道友劈麵?”
石天好笑地看著他,說道:“那可遠了,我去蜀中玩耍時,見到她新開了家醫館,甚是繁忙,便隨緣扳話了幾句。”
話題不免回到剛見麵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