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棟梁_第一百零九章 雷迪奇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一艘小貨船,就能把作場一個月出產的鐵針運往外埠,卻能給作場帶來約三萬貫(大略估計)的利潤。

一個月出產二十四日,月產量取整是七百萬枚,這些針總重量大抵六千斤,合五十石。

對比汗青上的蒸汽動力全主動製針機(每小時製針一萬枚以上),機能很弱。

因而,本身按照作場的機器利用經曆,設想以水力為動力的全主動製針機和製魚鉤機。

引入水力驅動後的機器化出產,其能力“可駭如此”,讓李笠高傲不已。

“那就持續買奴婢,培養她們做女工,然後...”李笠笑起來,“府裡拉攏,讓她們和男工或者部曲、護院們結婚。”

“我們製作的鐵針,物美價廉,除了那些極細的手工製繡花針,不成能有合作敵手,靠著超低售價傾銷,把持市場,利潤有包管。”

曾經,天下百分之九十的縫針由雷迪奇地區製針廠出產,而雷迪奇也是魚具(比方魚鉤)出產中間。

鼓吹質料稱,十九世紀中前期,一台全主動製針機出世在雷迪奇。

房間裡,‘站著’一台高大的機器,龐秋的侄子啞龐及幾名工人,正在查抄這台機器。

李笠不曉得如何做蒸汽機,也不曉得最後的全主動製針機是甚麼佈局,但是,他見過當代的全主動製魚鉤機,想來道理差未幾。

趙孟娘問:“機器運轉要想快,水流就得湍急,光靠浮輪的動力,已經不可了吧?”

壩址在河邊作場上遊數裡、河段較窄位置,有泄大水門,南端又有長年排水的排水口即排溝渠。

若機器大幅增加,利潤天然也會大幅增加。

這幾年,他在建康拚搏,留守故鄉的武祥冇有閒著,做了很多事,此中一件事,就是花了兩年多時候,雇傭青壯勞力,修建起這座攔河堰壩。

拿到市道上發賣,底子就冇有敵手。

‘雷迪奇’像吃水引(麪條)那樣把鐵絲吮吸進‘肚子’,然後將一枚枚鐵針‘拉’出來。

如許的船,在鄱水上很常見,看上去不起眼。

李笠遵循事情軌製,換上事情服,戴上事情帽,走進一座新建的事情車間,要親眼旁觀新產品的出產過程。

機器查抄結束,接下水輪動力,‘雷迪奇’開端吞食鐵絲。

李笠考查過鄱陽的製針財產近況,手工製針,普通是多人合作,此中一人賣力鑽針眼。

這些沖模及打孔機由衝輪‘丁’、衝輪‘戊’動員。

李笠讓工人們開端計時,查驗‘雷迪奇’的穩定出產才氣,隨後和趙孟娘扳談起來。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