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棟梁_第一百零八章 機製錢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這個題目有些龐大,武祥墮入深思,李笠也不催促,看著不遠處,一箱箱正在彆離裝船的機製“常平五銖”,隻覺心曠神怡。

“用錢來製錢,花出去後,換回更多的錢,再用錢製更多的錢,劃一於左手倒右手,又從右手倒回左手。”

“加上表麵精彩,起碼看上去養眼,不像是偽劣產品,那麼官方的接管程度就高。”

“所謂材質,就是不能一掰就斷、一摔就碎,所謂表麵,就是表麵無缺,冇有被剪邊,銅錢筆跡清楚等。”

“我們把這錢花出去的刹時,就已經賺到利潤了,至於這錢他們拿來做甚麼,對我們來講,無所謂。”

“機製錢發行得越多,收的稅就越多,配上一個超等大銅礦,嘖嘖,這就是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呀...”

李笠作為製假售假的黑心販子,向‘發賣主管’武祥先容起‘行業黑幕’來。

“出產速率慢,效力低,本錢高,其製幣本錢,高於所製貨幣的麵值,以是鑄得越多,幸虧越多。”

李笠冒出一句話:“垂釣要有耐煩,你心浮氣躁,如何能釣大魚?”

“我們換個思路,用新工藝製錢,使得鑄好錢的本錢,比其麵值低,那麼製錢對於朝廷而言,就是贏利,就是收稅!”

“朝廷隻能不竭鑄好錢,以滿足官方對錢的需求,天長日久,財務可吃不消。”

“好錢的麵值,與其成色(主如果含銅量)有直接聯絡,但對於平常百姓而言,辯白錢的吵嘴與否,一看材質,二看錶麵。”

李笠手中的“常平五銖”,就是最新出場的機製銅錢,以水力驅動機器壓抑銅帶而成。

“我們把各種渠道獲得的各種銅錢、劣幣,彆離熔了,加以配比,建形成分歧品格的‘常平五銖’,利潤有多又少,歸正都是賺。”

且這個期間的經濟佈局和後代分歧,以自給自足的莊園製經濟為主,首要買賣體例之一,有以物易物。

也就是製作假幣投機。

“同理,朝廷實在也能夠用這類套路,在海內收稅,卻不會像直接加稅那樣,減輕百姓承擔。”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寒山堰用熔爐熔銅、鉛,或熔化各種劣錢,然後配比為合適銅合金,成錠後壓抑為銅帶。”

“製一億錢,花出去,我們立馬賺了二千萬錢,或者等價的什物。”

“製一千(文)錢,花出去,我們即是賺了二百文,或者等價的什物,利潤是二成,這年初做端莊買賣,利潤不也是這個數?”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