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嗣點點頭,和張鋌分主賓坐下,並將本身寫給李笠的一封親筆信交給對方。
掌秘密、詔誥的中書舍人、中書侍郎,以及分擔尚書費事件的尚書侍郎,這三位輔政大臣,並不把握兵權,冇法在兵權上掣肘湘東王。
張鋌得了李笠的叮嚀,暗中趕到建康,等著他返來,併爲他出運營策。
“那,一旦開采....”蕭嗣還是有些躊躇,李笠獻給他父親的大禮,是一棵龐大的搖錢樹,他們必須賜與對方充足的回報。
但是高祖“奪情”,讓蕭範持續前去成都任職,而蕭恢的棺木,由其他兒子護送回建康。
蕭嗣古蹟般的回到建康,逆轉危局,讓惶惑不安的南安侯蕭恬、武林侯蕭諮等鄱陽王的弟弟們,喜極而泣。
有了這箇舊例,此次小天子(太後)“奪情”,讓繼位為鄱陽王的蕭嗣,擔負中撫將軍,掌管一部分軍府營兵,鎮守建康。
蕭範歸天,作為嫡宗子的蕭嗣,按說要為父受喪,不能擔負職務。
幾位叔叔登車而去,蕭嗣在正門站了一會,回身往王府裡走,心中忿忿。
這一點很首要,觸及到建康城內的兵權製衡。
如何會用飛鴿傳書往番禺通報動靜、建議他立即乘船北上回建康?
這幾個叔叔,都是窩囊廢,關頭時候底子就靠不住。
可李笠的一個要求,讓蕭嗣感覺奇特:李笠‘但願’他若逆轉局麵後,不要禍及無辜,如果冇有真憑實據,不能編造證據對先帝子孫脫手。
守喪之責,由他的弟弟們分擔。
“且都城是非之地,狼籍不已,君侯另有很多事情要做,冇心機華侈精力在都城。”
先是佈局,讓蕭大臨覺得大難將至,便無所顧忌罵太後。
加上湘東王重新“錄尚書事”,太後就需求個有必然分量的旁支宗室,帶領軍府營兵鎮守外城,掣肘湘東王。
李笠如果不想回京,如何會體貼建康時勢,如何會第一時候得知他父親出事?
還好,李笠此次脫手互助。
“樂安的銅礦,何時獻禮給天子為好?”蕭嗣問,張鋌答覆:“此事,大王可自行掌控機會,君侯冇有任何定見。”
傳聞這信鴿,還是李笠部下商賈到廣州經商時養的,按期送到鄱陽,為的是和鄱陽通動靜,及時把握行情,便利倒賣外洋香藥等舶來品。
南海王蕭大臨有懷疑,不過冇有任何證據證明他教唆蕭大球和蕭大摯行凶。
蕭嗣獨坐書房,想著這幾日以來的經曆,隻覺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