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金頂大仙在書中第八回提到過的,是個道佛雙料間諜。但奇特的是,西紀行固然冇有說長的到底甚麼模樣,就算不是白飄飄,鬚髯過膝,可也不該該是個“道童”吧。
不給錢,還請你師徒用飯,送了你們一些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嗯,的確啊。這一對白紙,還能寫些文章畫畫哩,賣給收成品的也行啊,是白賺了點子的。
唐僧感激三個門徒,悟空說用不著。相互幫襯操縱罷了,佛家不講恩德的。
本來已經快到靈山了,不輕易啊。風風雨雨十四年,唐僧慌得翻身跳下來,已到了那樓閣門。隻見一個道童,斜立廟門之前叫道,“那來的莫非東土取經人麼?”長老急整衣,昂首旁觀。
師徒們逍清閒遙,走上靈山之巔,和一群比丘們聊了一下天,唐僧便手舞足蹈,跟著行者,直至雷音寺廟門以外。
八戒和殺死也不敢,都驚駭。悟空先做了個樹模,但是其彆人不管如何也不走。
遵循悟空的說法,如果過得此橋,或許八戒和沙僧還是有能成佛的能夠性。
這唐僧脫胎換骨了,但還是冇有想起來宿世金蟬子的事情一點來,卻仍惦記取回唐朝交差哩。這說瞭然甚麼,“金蟬子轉世”一說,必定是個幌子,是拿來哄人的,是掩蔽了一個奧妙的!
師徒們洗了個澡,好好睡了一覺。第二天,唐僧換了行頭,將如來拜托觀音給的錦襴法衣也披上了,戴了毗盧帽,手持錫杖,登堂拜辭大仙。大仙笑道,“昨日藍縷,本日光鮮,觀此相真佛子也。”
守門四大金剛看唐僧來了,便順次向內裡通傳,架式擺的不小。
如來問了弟子傳了多少經籍,纔對唐僧言曰,“此經功德,不成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若到你那南贍部洲,示與統統眾生,不成驕易,非沐浴齋戒,不成開卷,寶之重之!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奇妙,有明萬化之奇方也。”
金剛隨即趕上唐僧,叫道,“取經的,跟我來!”唐僧等俱身輕體健,蕩蕩飄飄,跟著金剛,駕雲而起。這纔是,見性明心參佛祖,功完行滿即飛昇。畢竟不知回東土怎生傳授,請聽下回接著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