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自家娘子的性子,他盧臨岩又豈會不知。慢說她魏氏現在是滿腹的不甘,就連這身為府中嫡子的盧家大爺,又何嘗不是忿忿不平。
到底是老爺、太太會否承諾兩人,再度鄉間靜養,確切尚不敢斷言。說來若非此次被大房那兩位橫插一杠,或許有望藉此壓服太太應下此事,但眼下這般卻又不好邀功。
自是隻求安穩度過,旁的不提,單是想到來年初春時節,府中便要去了過半之人,不免讓他們倆既是欣喜,又有擔憂。喜的,天然是兩人可再無顧忌的來往兩地,巡查自家財產;而說道起這憂字來,也是與前一個喜字,有些關聯。
以是,當屋彆傳來兩位爺的車馬,已在門前停穩後,這旁正廳中的盧老爺,已直接將其兄弟二人喚來跟前,便是要問了清楚。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會直。即便當日被大爺那般難堪,終究不也是安然應對了疇昔。更何況壓服二老是去鄉間靜養之事,又無功績可爭,想他大房兩位本也並非癡頑之人,禁止你我又那裡值當?”
想到這一段堪比戲文的場景,不免又是悔怨,又是不甘!
卻未曾,落在本身下座的胞弟,不太輕描淡寫地將如何故借用廚娘一事,調換了那郊野莊主的酬謝,纔是以被長輩們交口獎飾的。
不由有些慌神,沉默很久後,才換來這旁盧大爺不冷不熱的一句提示:“且重新沏了壺茶來吧。已是淡而有趣了!”
而那旁俄然被人打攪的大奶奶,先是一個激靈復甦了過來,而後卻又非常不甘的強辯一句道:“妾身就不信。他二房能順利辦成這兩樁,我們大房接辦便就不成了?還不都是因為,得了那甚麼山莊的主家幫村一二罷了!”
且不止一名在來信中提到,此番的祭奠非常深得民氣。不但出行寓所都安排的井井有條,就連其間的素齋也是非平常可比!初聞不免哂笑點頭,但連著三封手劄中都有提及,卻已能肯定必有特異之處!
本來得了娘子兄長之意,勸動了夫君前來,將二房動手籌辦伏貼的祭奠大事,攬入自家名下,卻不失為好計一條。卻未曾猜想到,麵上瞧著平平無奇的二叔,倒是個運氣極佳的。
不想卻被這旁的冷聲打斷道:“令媛難買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