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叔伯兄弟都是被震的不輕,此中最為驚詫非常的,天然就是一向未曾啃聲,靠著牆邊歪著的蘇葉娘。她本就是久病初愈之人,再經曆了村外賣婆花言巧語,訛去了女兒的賣身銀後,愈發顯得麵色暗淡很多。
正待一家子欣喜之餘,卻聽得那旁蘇葉的二妹,輕扯了扯她的衣袖,奉告了一句:“大姐,你離家的這幾日裡,隔壁蔡嬸到底常佈施些吃食,我都記得清楚。”
本日自家閨女才一進屋,未等她卸了承擔,喝口水,就已是叫那旁的二嫂搶在前頭,翻檢起內裡的物件來。這郭五心口就已是憋足了火氣,想出言禁止,卻不想自家這今非昔比的大閨女,不過幾句,就讓那兩家上門索債的兄嫂,便就此歇了心機,各自散了家去。
看著自家閨女這等不平常的行動,莫說那旁身子尚未複原的郭五家的了,另一邊誠懇巴交的郭五,更是隻愣愣入迷,未及反應過來。
自家眼下這等景象,隻需尋出處理之道來,便可了事。轉而問起一旁的郭五:“爹爹,我家究竟是欠了兩伯伯家多少賦稅?”
一句整得還未說完,就已是忍不住咳了起來,這本來衰弱的初愈之人,怎耐得住久坐。見此景象,蘇葉忙是與二妹姐妹倆,一左一右攙扶起自家孃親,重又安設在了一邊的床鋪上。
自探聽過了主子的叮嚀後,對於此番另尋新耕戶之事,蘇葉、蘇木姐妹倆也是格外的謹慎。臨來時,還曾想過到底是自家嫡親,好歹也能信得過,更不擔憂會往外亂嚼舌根,卻不想到頭來,都不如鄰家的寡居蔡嬸脫手幫村。上門逼債的,反倒是這些所謂的自家親戚!
直到屋裡隻剩下自家六口人後,一旁蘇葉的二妹,忙不迭將外頭那吱呀作響的大門虛虛閉上,纔回身小跑著回到了屋裡:“大姐你真短長,隻兩句便叫他們是一個不剩,全都給說跑了!”
看著幾近已是到了家徒四壁的境地,比起本身拜彆前更是敗落兩份,不由得眼眶一紅便要抽泣起來,但剛纔那番被自家嫡親催討欠銀的景象還曆曆在目,現在本身又怎能透露半點荏弱,反倒是該如同常日裡藺蘭姐姐教誨的那般。
半點沉淪的轉頭看了眼,那承擔內的各色物件。邊是嘲笑著奉告一聲他五嬸後,也就此隨了當家的,忙是跨出了小叔家敗落的小院。
“娘,你說的那是我們這小村口上,地主家的苯丫環,每年除了給套仆人家穿剩的舊衣裳,便儘管口吃的。我們家的主子倒是端莊官家出身,彆說我這外院三等的粗使丫環了,就是給家裡漿洗衣物的婆子,每返來家做活不但管一頓中午餐,臨了另有二十文錢領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