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白天在集市上所見,梁掌櫃又是哂笑著,擺手忙道:“管他楊家是三百裡也罷,倒是與程記的這一步,實打實的創辦了門臉兒有所不如。畢竟他們走得再遠,也不過是倉促而過,到底跟程家安身一方還是千萬不及的。”
也恰是如此,他王家在百年後,彷彿模糊遊離與四合以外。提及來還是當代這位家主,很有先見之明,八年前決然改了祖訓,將自家嫡出幼女,嫁入了柳家為媳。才得以突破了四家間的隔閡,使四合鎮重歸了昔日的和諧。
而那旁的掌櫃娘子是越看越驚心,過半以後更是順手拿過桌旁的算盤來,加加減減的策畫了起來。一陣利落的響動聲突然愣住後,再看她現在臉上的神情,卻隻餘下衝動二字!
若隻是在縣、府之地,開設有幾家程記店鋪,本就並駁詰事。單是仰仗百年沉澱下來的財力而言,也可算是手到擒來之事,但要想在此等各方商戶林立之境,穩住陣腳,卻並非那般的輕而易舉。
讓老婆如此一提,梁掌櫃已是將三年前,那場非常昌大的婚禮聯絡了起來。想他王家雖是與其他三姓,一併建起了這四合鎮,卻始終因矜持身份的分歧,百年來還未曾與其他三家結過一門親。
隻不過,待到當時自家店鋪中,早已是在第一波的新風當中,掙得捧滿缽滿咯!餘下,那些拾人牙慧之輩,最多也會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追著程記的腳步行事罷了。
以是,現在不覺已是點頭,再多提示那旁的大掌櫃一句,也算是仁至義儘了。對於盧家二爺的再次提點,身為程記的掌舵之人,又怎能置若罔聞。畢竟此番自家的新店鋪,能這般短的光陰以內便順利在各地站穩腳根,鮮明就屬麵前這位的功績頗重。
說定了,待仲秋之前再為他程記更添幾套,專以夏季為主題的套裝圖稿,便在道理當中。隻不過,就在劈麵大掌櫃的欣喜之際,這旁盧二爺心中倒是透亮的很。彆看眼下再無人情願為商戶揮筆作畫,但不久以後,一旦這股服飾新風吹遍大江南北,先前那些不屑此事的文人們,是否還會想以往那般置之不睬,想必哪個都不敢斷言咯!
“三百……如何能夠,想當初他家設此處地點,不過纔有7、八年的風景,又是如何辦到的?”
就聽得自家娘子,微微顫抖著聲音,儘是欣喜的低聲笑道:“可比那巧匠手中的無縫天衣,算得是嚴絲合縫!如果然如這名錄普通豈不是,這一個來回下來,我們家便能添上好大一筆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