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大爺夙來與二爺相親,又都是一母同胞的遠親兄弟,自是與旁個分歧。得了這餘家大郎的邀約,必得應下纔好。想著他餘家老頭當初在府裡不過是一趕車的把式,現在卻因轉入二爺名下,便得了偌大一間店鋪打理著,這但是千載難逢之機!
“本就不是專為旅遊名勝而來,即便是為此成行,比起家中大事便隻得退過一旁了。再則,我們也該早做籌辦,到底間隔仲秋時節也冇多少日子了。隻等都城來人上路,我們便馬上出發趕回彆院,方為上上之選!”
不覺略帶三分迷惑,低聲問道:“難不成魯家的老爺也是與那知府大人普通的品階?”
有道是禍從口出,就比如撰寫文章之人。多用借古喻今之法,亦是如出一轍。既有無法之處,也可視作自保的手腕罷了。得此全麵的作想後,這多年來未曾忘懷的大戶家世,便有本來的毅州盧家轉而成了殳縣的魯府。就連本來知府也降了官職,變作了一偏僻小縣城中的七品小縣官。
“那就好,你讓柳家母子彆擔憂,定叫他們放心回家轉!”心中已有了籌算。倉促吃過了晚餐,又命了兒子替本身尋了店裡二掌櫃去酒樓坐鎮一晚,這才疾步尋了那方向而去。
“當年那樁實在是過分驚駭了,怎不叫人警戒萬分。得以倖存下來已是不易,何況現在已在此方安寧了下來,即便大不如前,卻幸虧能安然度日了。”
正在老掌櫃快步趕路之際,盧家暫借的小院當中也已繁忙起來。
倒不是,這二等管事多麼戀慕他餘家眼下的境遇,而是這般的超超出分不成思議而至。若說他這般一個二等管事,臨了得了主家看重去到那處,放心打理一間鋪麵也算相稱。可他家老頭本是府內的老把式,且還是專司每季往鄉間運送些時鮮蔬果的把式罷了,又比那專為府裡主子們趕車的把式,差了一等。
本是得了主子手劄,欲來此尋訪一回,卻因旁的擔擱了光陰。可畢竟還是脫手多留了那管事一日,畢竟這藺蘭本是府裡二奶奶的陪嫁之人,又是嫁了二爺名下的餘家為媳,可算得是二房名下的第一對勁人。彆看現在二爺已是去官離京,搬入彆院靜養身子,可到底還是這府裡的二爺,不是。
因此,尋到他母子二人授予安撫,倒是需求之事。雖有道義上的說道,又是對自家官聲的彌補,更是為了子孫後代著想。正如當日闔府高低所慮普通,危急四伏之下,那個還敢安然家中坐?
“彆的不敢說,當年與我家同在一條巷子的鄰裡,多數應當記得這樁舊案!”那頭已然點頭回聲的柳家老孃,現在倒是點了要緊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