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京哈腰稱謝孫稷俠的提示。孫稷俠行禮後,便回身蕭灑拜彆。他要從速歸去了,遲則生變,要催促朱聿鍵出京之事了。
就在二人喝茶的工夫,茶館下的繁華的街道上被二十幾個應天府差役用水火棒攪得雞飛狗跳,擺攤的小販也好,過路的行人也好,十足被差役們用棍棒趕到了街道的兩旁角落,並用水火棒攔住大家不讓隨便走動。
隨後孫稷俠氣憤的道:“黨爭,又是黨爭,從萬積年間爭到現在,爭得江山破裂,爭的北國淪亡,爭得君王就義,爭到現在朝廷都隻剩下半壁江山了,還在爭。這群人身居高位,不思如何複興國勢、抵抗外辱,隻知爭權奪利,黨同伐異。我觀這朝廷也是風雨飄搖了,隻可惜了興衰成敗,苦的永久是百姓百姓”。
他殊不知這番大逆不道之言,如果換在疇前讓錦衣衛聽到了,定將其投送詔獄,幸虧自北京淪亡後,錦衣衛北鎮撫司、南鎮撫司、案牘庫等諸衙司已經被粉碎殆儘,比及弘光朝廷建立後,這南京的錦衣衛威勢早已經不複疇前了。
孫稷俠對卞玉京更加高看了,竟然對朝堂之事體味如此之多。
孫稷俠卻未發覺,他對這弘光朝廷更加不看好了,天子耽於聲色,官將則文恬武嬉,而朝堂又黨爭狠惡,這那裡有一點複興的跡象,清楚是季世之兆。
隨後兩個差役各自扛著兩塊“躲避”、“寂靜”牌子,邊走邊在前麵呼喊,過一陣子就敲響鳴鑼開道。每次鳴鑼總計敲響十三下,代表“文武官吏軍民齊躲避”,被趕到邊上的百姓們則十足被差役們要求下跪,冇來得及下跪的就會被水火棍插膝蓋彎將之插倒在地。隨後一頂前四後四的八抬大轎緊跟在兩塊“躲避”、“i寂靜”牌子以後,肩輿前麵還跟從有十幾個佩刀侍衛,一起走來黃土飛揚,場麵極大,好不威風。
孫稷俠恍然大悟,確切在這南都城裡,要說動靜集散地非這秦淮河邊不成了。
正在茶館飲茶的孫稷俠看到這裡,不由皺起眉頭,此為何人,竟然如此張揚。
卞玉京好似看破孫稷俠心中所想,說道:“朝廷文武官將、大儒吏目、販子世人都好出入風月之地,小女子對這些宦海之事,平常聽也聽的熟耳了”。
在她看來,這南都城裡除了隻曉得吃苦的天子外,就是整天爭權奪利、算計彆人的大小官員,剩下的那些個自誇君子君子的大儒風騷名流,也隻是些道貌岸然、沽名釣譽者,卞玉京在這秦淮河邊看了不知凡幾,像孫稷俠這般能存眷南都城外的那些流民存亡環境,就足以證明他是真正將拂曉百姓放在心中的人。